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江南 >> 江南类型 >> 正文 >> 正文

辛弃疾的这首鹧鸪天,温柔地惊艳了我的

来源:江南 时间:2025/3/12
看白癜风到中科白癜风医院 http://www.ykhongye.com/

宋词是一朵情花。

在我生命广阔的山水中寂静清喜,随遇而安。

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却温柔。

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肠已断,泪难收,相思重上小红楼。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

——(宋)辛弃疾《鹧鸪天》

这支辛弃疾的《鹧鸪天》,温柔地惊艳了我的眼睛。

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写得多么好。

人们常常以为苏辛的词风豪气奔放而将之与秦柳的婉约区别开来。所以,记忆中的苏辛就只是写浩然正气之词,而秦柳就只是写晓风残月之境。

实则不然。

就好像苏也写过动心心扉的蝶恋花,而辛亦有此类清新伤感的鹧鸪天。秦观有大气磅礴金龟换酒,柳永也能写出颇具声势的望海潮。

然而,虽然苏辛并称,幼安之词较之于东坡居士,却是别有一番模样。

不再计较与个人的境遇得失,不再具有独善其身的洒脱,他的词中突然有了一种壮士名将的悲壮,若可,你听,他说,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

你听,他说,满座衣冠皆似雪,谁共我,醉明月。

所以,可是知道的么,事实的真相是,美人自古同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呵。

《鹧鸪天》,是我最喜爱的词牌之一。

鹧鸪天,即便有阳光也不那么强烈,风含着薄荷的清凉,整个天空都是绿莹莹的。

这时候,有一只鸟蹲在枝头,爪子紧攥树枝,轻轻一摇,就有晶莹的露珠下落,纷纷扬扬。

辛弃疾的这首词为《鹧鸪天·代人赋》,是辛弃疾代一位女子而作,写她如何登楼望远,思念远方的情人。

“晚日寒鸦一片愁”写的是送人归来后的眼中景,是哀景。

“晚日”的余晖染红天际,也染红了长亭古道和目之所及的一切,这是空间。

夕阳越来越淡,夜幕即将降临,这是时间。

而女子送走的那位意中人,就在这空间、时间中越走越远了。

寒鸦在晚日之时,自然应该寻找栖息之所,可是那位行人,他此刻孤零零走向何处,又向谁家投宿呢?

正因为这样,那本来没有感情的“寒鸦”和“晚日”,在女主人公的眼中,就变成“一片愁”了。

首句,用一个“愁”字奠定了全篇的感情基调,按照常人所想,接下来仍然要写愁、写恨,但辛弃疾却别出心裁,用清新的笔触,为我们勾画出一幅乐景:“柳塘新绿却温柔”。

“新绿”二字,一扫之前的萧瑟景象,唤来了春天:

池塘周围柳丝摇曳,池中春波涨绿,令人赏心悦目。

词人又加上“温柔”二字,传递出主人公的情愫:

那池春水,既倒映着天光云影和四周的垂柳,又浮游着对对鸳鸯。

女主人公看到这一切,自然会联想到她和意中人相会之时,该是何等的温柔了。

接下来,“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两句,真是低回婉转,摇曳生姿。

这是看似无理却非常巧妙的修辞,意思是说,正因为人间有白头,所以离恨肯定也是有的。

如果翻译成歌词,该是林俊杰《江南》中的那句“不懂怎么表现温柔的我们,还以为殉情只是古老的传言”。

下片,紧承“离恨”、“白头”,以“肠已断、泪难收”开头,尽情吐露心中的情感。

“相思重上小红楼”一句,妙在一个“重”字。

女主人公在送走意中人之后,一次次爬上小楼遥望。

开始是忘得见的,后来就只见“晚日寒鸦”,忘不见人影了。忘不见人影,还要望,因而“重上小红楼”,极写相思之情。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明明知道乱山无数,遮住了远方的天空,可还是不由自主地靠在栏杆上,一直凝望。

词的最后一句,进一步表现了女主人公的痴情。

辛弃疾是创作《鹧鸪天》的大户,在流传下来的首词中,《鹧鸪天》词有63首,居各词调存词数量之冠,内容也相当丰富。

写这首词时,辛弃疾被弹劾解官,闲居之时。他表面上是“代人赋”,写美人相思的苦闷,实际上却寄托了自己理想无法实现的心情。

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89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