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动荡的时代,看诗圣杜甫一生的思想转变
文/有知识的漫漫图/网络
如果把他的诗作比作一面镜子,那么镜子照射出的东西就是封建历史由盛转衰的岁月长河。他是一位背负着国家与民族责任的平凡人,爱国思想贯穿他的一生。即使生活上的失意也没阻止他对生命的追求。不仅坚持自我,而且还为后人树立了榜样,确定了方向,这个人就是有诗圣之称的唐代诗人杜甫。
杜甫走上写诗的道路,或许跟他的祖上有关。杜审言是当时社会上以及文化界赫赫有名的人物,也是五言诗体的奠基人之一。据史料记载,杜审言良好的诗品人品对杜甫的影响是十分大的。其实在杜甫出生以后,他的家境已经不是那么的好了,但是文化的底蕴依旧存在,家中是官宦世家,因此长辈交往之人都是有学识才干的人物,杜甫得益于此从小受到了很好的教育。这样的家庭环境也帮助他建立起了豪迈的胸怀。
杜甫生活的时代是玄宗在位期间,那时候国家形势一片大好,文化氛围也是浓厚,加上杜甫本人的天赋超群且勤奋忘我。少年时期就在文坛上小有名气,他自己也也是立志要读万卷书。少年时期的诗作在平辈眼中得不到理解和欣赏,但是长辈们却被他的才学所震惊到了,给予他的评价十分的高。杜甫并非只是在诗作上感兴趣,他涉猎广泛,对文化界中的各个角度都是颇有研究。少年时候写出一首名诗《江南逢李龟年》,是在长辈引荐下结识并且结合自己的早年经历写出的,至今这首诗还被人传颂。
书,行万里路”,杜甫成年之后也开始了自己的游历之路。他选择的是先下江南,在一路上他一一游历了诗书画卷中的烟雨江南,为他的诗作带来了不少灵感。游历的四年时间里给他带来的是大志初生。因此就决定回家参加科举,以此来施展自己。游历的经验给了他莫大的自信和抱负,但是同时也在他的心中埋下了自负的隐患。他认为自己从小深受文学熏染,自然比他人略高一筹,可是结果却是他的第一次科举以名落孙山告终,这可是给予他不小的打击,因此也有了一阵的迷茫与困惑。好在这个时期并不是太久,第二年走出失败的阴影再次出去游历了,第二次游历带给他的是什么呢?
与第一不同的是,第二次的出行杜甫少了些初来乍到的惊喜,这次他注重的是与名士的交往。他的这一路结交的人中不局限于读书人,也有些江湖侠士,他从这些人身上学到了轻财重义的人生态度。这一段时期杜甫也写出了许多诗作,其中《望岳》最为出名,这首诗代表着他的思想境界更上一个层次,诗风恢宏雄伟,大有“一览众山小”的气势。
杜甫思想的转变主要是体现在后期,在第二次游历回来后,杜甫有些担忧自己的前程,而且在一路上所见所闻让他感到了世态炎凉和官场的阴暗,顿时产生了厌恶之情,可是他那时候年纪还是不大,看不出来这些事情的根本原因只能是自己整日的抑郁。这时候他结识了李白,虽然李白曾带他到处寻仙问道,可是他对这些东西都不感兴趣,他还是希望自己的可以走上仕途来改变一些自己的厌恶的事情,因此拜别李白后就开始了自己的官途。唐玄宗的后期是十分的荒唐的,加上朝中还有奸臣陷害忠良。面对这样的局面杜甫的内心是极度矛盾的,他一方面希望自己可以在仕途有一番作为,另一方面他又痛恨这些。
因此这一时期他多次向自己的朋友写去书信,强烈抨击社会的现状丑恶,虽然友人对他表示同情和赞同,但是却也无力帮助他。之后的人生中他的路也是极为难走的,最终一生抑郁寡欢写完自己人生的左后一首诗就离开了人间。悲剧的一生,也是伟大一生,为国为民考虑了一辈子,最后却在痛苦中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像杜甫这样纠结的人很多,他们一方面想要完成自己的抱负,但是一面却还是厌恶自己的身处环境。他们不能为自己选择出一条合适的路径。他的不幸是国家的不幸导致的。我们去研究古人应该是去学习他们,规避他们人生中的错误,去学习他们的品格为人,坚定自己的方向去为之奋斗。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82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