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江南 >> 江南类型 >> 正文 >> 正文

嘉兴地名故事油香飘逸的江南水乡小镇

来源:江南 时间:2022/6/22

嘉兴

地名故事

秀洲区

油车港镇

油车港,既是一条河名,也是一个镇名。河因榨油易名,镇因河得名,是一个油香飘逸的江南水乡小镇。

油车港,东西走向,是流经集镇的一条小河,早先的名字叫澄溪,因其河水清澈而名之。相传清光绪年间,有倪氏等大户在澄溪河两岸开设了众多榨油作坊,闻名远近,该河始有油车港之称。

据史书记载,西晋建武元年()高使君领兵三千屯田于嘉兴北部之后,农业逐渐发达,素有种粮、种油菜的传统。居住于澄溪河两岸的大户,顺应周边的农业环境,开起了榨油作坊。

最大的油坊是倪家的。他家的油坊有两处:一处在集镇的吕家弄东面,那儿是倪家的大作坊;一处在野菱浜西岸北口,是倪家的小作坊。小作坊区占地约平方米,成回字型,西边以粮仓为主,间有居住房。东北是油坊工人居住区,为平房。东南边是住宅,住宅建筑为明清式四合院,是倪家人小住之处,中间是榨油作坊区。东面中间是临河仓库。东面和北面的河边都用条石筑砌帮岸,很规正牢固。住宅前,仓库前,工人居住区前分别筑了两边下水的河埠,称为义吴(音)站。

榨油作坊里的大石磨在牛的拉动下转动。在那里,人们可以听到牛的脚蹄声,石磨的滚动声,菜籽被碾碎的吱吱声,工人们的挥铲声、劳动号子声。那是一曲美妙的榨油交响乐。

倪家小作坊有6组大石磨磨菜籽。一组石磨每天可磨斤左右,六组一天就可磨约斤油菜籽,可产斤菜籽油,一个月可产油斤。还没加上大作坊榨的油。产这么多油,在工业还不甚发达的清朝应该算是“规上企业”了吧!

再加莫家开在野菱浜两岸的油坊和其他人家的榨油作坊,那时的澄溪河两岸油车声声不绝,菜油飘香千里。怪不得澄溪河被民间改叫为“油车港”了。

春夏交替,菜籽收获上市,四面八方的农民摇着船,载着新收的菜籽来到倪家的油坊前,粜菜籽的船从油坊的河埠头“义吴站”横七竖八地一直停到沉石荡口,几乎占据了大半条澄溪河。

菜籽验好后,农民把菜籽掮进了倪家仓库,陆续被炒熟,磨碎,榨油。磨菜籽用牛力,有两种方法,一是用大磨盘沿着凹槽转圈滚磨,一是用石磨平磨。在倪家小作坊基上出土的石磨就是用来平磨的。榨油全靠人力。倪家工人最多的时候有多人呢!榨油工序分为炒菜籽、磨菜籽、用稻草做枯饼、装入榨床舱体、打入油榨销子、出油。工人们也是分工明确,流水作业,井然有序。

油车港也是菜油的集散地。上海、苏州、平望、黎里、海盐、海宁等地的客商船云集于油车港。他们既有帮倪家装运菜籽的,也有来贩油的。由于他们的到来,更是把油车港的名气带向了远方。

榨了油的渣压成了菜饼,那是喂鱼、喂猪的好饲料,也是庄稼的好肥料。在江南水乡一带有很大的市场。据《中国实业志》记载:“解放前嘉兴的池塘养鱼集中于桃墩鳗鲤港,鱼池汇及南门外的南湖附近等地,密集于此的鱼池共约百余只。”又据老人回忆,栖真的池塘养鱼历史已有二百多年之久。这与倪家榨油业的兴起与兴旺时间是重合的。

来源:嘉兴市地名管理服务中心

民政为民民政爱民

扫码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7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