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江南 >> 江南类型 >> 正文 >> 正文

江南赏析游鱼且为乐

来源:江南 时间:2024/1/12
白癜风诊疗指南 http://pf.39.net/bdfyy/tslf/180423/6185617.html

《江南》是汉乐府《相和歌辞·相和曲》之一。全诗如下: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一、《汉乐府》和《相和歌辞》

说到这首诗,就不能不提“汉乐府”这个机构,百度百科描述汉乐府为:

汉乐府,是指专门管理乐舞演唱教习的机构。乐府初设于秦,是当时少府下辖中专门管理乐舞演唱教习的机构。

公元前年,正式成立于西汉汉武帝时期。乐府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它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

据此可见,汉乐府的主要工作就是管理演唱教习,演唱教习演唱的素材也由汉乐府这个机构收集整理,素材来源无非有三:民间歌词、文人作品、乐府自己的创作。

对民间音乐的收集在古代最早可追溯到《诗经》,《诗经》中的“风”部分基本上是民间歌曲,从今天的立场来看这部分的诗歌大多是描写男女情爱、家长里短的,但经孔夫子编纂后,这些诗歌被赋予了“兴、观、群、怨”的政治意义。

《汉乐府》收集的这些诗歌是可以吟唱的,且再进一步,《江南》是出自于《相和歌辞》。所谓“相和”,就是互相回应,如果我们去过南方,譬如“桂林”,再或者我们看过歌剧《刘三姐》,对“相和”就有更为直观的了解了。

余冠英先生便认为《江南》是“相和”而来。

二、《江南》的“唱和”味

唐代吴兢评价《江南》时说“盖美其芳晨丽景,嬉游得时。”笔者深以为然。

《江南》此诗,不仅为嬉游而作,且因嬉游相和而出。且来一观: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清代张玉穀云“前三,叙事。不说花,偏说叶,叶尚可爱,花不待言矣。”

此评甚妙,诗的前三句展示了一个场景,在江南之地可行采莲之事,且莲叶“田田”,鱼在莲叶间嬉游。点睛之词无疑是“田田”,多年来,对“田田”许多人并未讲透,亦未解悟得透。“田”本为象形文字,《说文》中释义为:

陳也。樹穀曰田。象四囗。十,阡陌之制也。凡田之屬皆从田。待秊切。

从此可见,田的最初由来乃是“阡陌之制”,其原始意义是“井田”,用以表述我国早期的井田制。井田制现已不存,然设若在北方居住过,是不难看出田地的分布大多呈“井”形,且片片相连,未有间断。该诗以“田田”形容莲叶之茂,确为神来之词。

在田田的莲叶间,鱼在嬉游,人儿亦在嬉游。人游者必众,四方皆有。故在那个美妙的女子唱出“鱼戏莲叶间”后,四面的相和声此起彼伏,出现了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所谓鱼,非止一条或一群,而指四面八方之鱼。所谓鱼戏,不止为鱼戏,且为采莲人相和而戏。所谓相和而戏,非单单指“戏”,且为通音之喻,“莲”者“怜”也,端地女子美妙,男子多情,渐生怜爱之意,以期游鱼之欢。

三、结语

《江南》之解,缘起于我教孩子此诗之时,为此曾作《我们用手蒙上孩子的双眼,告诉孩子“宝贝,眼前的景色好美”!》之文。于今,且为此诗作此解,以证我在上文所倡导美育当将感觉前置之论断。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69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