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呦爸不在家,吃完饭和呦呦在客厅玩了一会,然后给他洗漱。之后躺在床上,呦呦靠在我身旁,继续学习《游子吟》。
这首诗,呦呦尚不能完全朗诵,只能妈妈说一句,他跟上第二句。
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游子吟-图片来自网络我起头读题《游子吟》,呦呦跟上说孟郊,后面都是我说前一句,他跟上后一句。小孩子发音还不太清晰,呦呦每次读“意恐迟迟归”的“迟迟”都读成“chéché”,我每次听见都忍不住想笑又不让自己笑出声来。“报得三春晖”读到“三”,他还知道读出重音表示强调。
这首诗的意思十分简单明了,朴实无华。慈母手中的针线在为儿子缝制衣衫,临行前,一针针密密的缝着,生怕儿子归来得晚衣服有破损。有谁能说,儿女像小草那样的孝心,能报答得了如春晖布德泽的慈母恩情呢?
千百年来,母爱的传颂绵远悠长,如果说对于母爱的理解是感性认识的话,有朝一日自己为人母则是对理解母爱的又一次升华。正如常言所说“不养儿不知父母恩”。母爱可高深似海,与日月同辉,但更多的是在日常的一点一滴之中,孟郊便是从再寻常不过的缝制衣衫吟哦出母亲的光辉。没有煽情,没有眼泪,更没有悲情故事,以小见大,很自然的引出“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儿女不能报答母爱之万一。所以苏轼在《读孟郊诗》中这样评价“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
再结合诗人坎坷的仕途生涯,面对母亲依然不遗余力的支持,诗人内心怎能不万分感慨?据史料记载,孟郊小时便内向孤僻,不善与人交谈,青年时期还曾在河南嵩山隐居。家父是唐朝一名小吏,家境也一般。四十一岁才有机会上京赶考,虽没考上,但结识了当时已很有名的韩愈,韩愈对孟郊很是赏识,借韩愈的名气进而孟郊在圈子里也逐渐为人所知。韩愈《醉留东野》中写“吾愿身为云,东野变为龙。四方上下逐东野,虽有离别无由逢?”在《祭十二郎文》中也一再提到孟郊,足见二人感情深厚。
孟郊51岁时,第三次奉母命再次上京赶考,这次终于考中。选为溧阳县尉。年过半百的孟郊高兴坏了,所以才有了那首意气风发的诗句,“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登科后》)这在孟郊众多诗词中是不多见的。第二年上任,还把老母亲也接来一起生活。韩愈作《送孟东野序》说:“东野之役于江南也,有若不释然者。故吾道其命于天者以解之。”大概这也不是孟郊想要的生活吧,至于上任后的情况,暂且不表。
图片来自网络在孟郊不太满意的仕途生涯中,他的母亲给了他极大的支持,不然不会强调奉母命上京赶考,做母亲的最懂儿子的志向。虽年过半百,虽一而再不得志,母亲的支持是孟郊的精神动力。结合诗人的心路历程,更能体会孟郊口中说出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感知,有一代人的认识,我之于我的母亲,呦呦之于我。至于呦呦长大之后会怎样理解孟郊的诗文,怎么认识母爱,留待以后来看吧。作为他的母亲,我的责任是好好抚养他长大,做有用之人。
背插芦苇的呦呦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34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