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天自有安排,老天爱笨小孩……
如果这世间真有时空隧道,年的那个春天,须发皆白的文老太爷最渴望的,是穿越回演唱会现场,对着正在台上唱《笨小孩》的刘天王道一声:“谢谢!”。
因为这首歌,写进了文老太爷的心里。
文老太爷有个牛皮哄哄的名字,文璧,字徵明,通常后人亲切地称他为文徵明。
虽然也位列“江南四大才子”,可比起风流不羁的唐伯虎、桀骜不驯的祝枝山,才华横溢但英年早逝的徐祯卿,文徵明的人生,平淡得如同白开水。
参照星爷主演的《唐伯虎点秋香》,也不难发现端倪:最搞笑的剧情,基本被唐伯虎和祝枝山承包了,徐祯卿和文徵明的戏份,还比不上“老牛在腰间,龙头在胸前”的华府教师出彩,妥妥的路人角色。
然而,人生是一个舞台,每个人,都有一场属于自己的演出。
文徵明在舞台上,演绎出了独特的精彩。
他幼年丧母,因为发育迟缓被人视作低能儿,九次科考均落榜而归,却最终苦熬成诗、文、书、画俱佳的“四绝全才”。
他的成就,我们穷极一生都达不到,但他的努力,值得我们学习一生。
01
我们有理由怀疑,金庸先生正是看了文徵明的简历后,才创作出了“郭靖”和“杨康”这对CP。
比起郭靖,文徵明可谓“笨蛋他妈给笨蛋开门--笨蛋到家了”,6岁只会在地上爬,9岁不开口,11岁说话还磕磕巴巴的他,一度被身边人当作傻子。
如果江南七怪遇到这样的郭靖,大概率会一巴掌劈死,然后由柯镇恶带头向丘处机认输:“柯瞎子认栽,要杀要剐,悉听尊便!”
说起来,文徵明的家族基因绝对能秒杀大多人,他的祖父文洪是举人出身,父亲文林和二叔文森都是进士出身,三叔文彬不仅中过进士,还精通骑射。
如果将他的智力归结为母系的遗传,貌似也没有道理。
像这样的家庭,会娶一个粗笨的柴火妞延续香火?更何况据史料记载,文徵明的母亲祁守端也是大家闺秀,尤其擅长工笔画。
再说那年月既没有电磁辐射,也没有农药残留,王者老爸和白金老妈结合,却生出个黑铁儿子,这事儿怎么看,都没法儿用科学解释。
因此关于文徵明的出生,后人描述得颇为含蓄:“生而外椎”,幼不慧”,大意是文徵明因出生难产导致大脑缺氧,所以他幼年不聪慧。
史书上姑妄言之,我们也就姑妄听之吧。
人生最大的幸运,是拥有一个幸福的童年,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徵明是幸运的。
六岁那年,他的母亲去世,时任永嘉知县的父亲,将他寄养在苏州的外祖母家。
刚刚经历了丧女之痛的外祖母,没有嫌弃这个可怜的笨小孩,反而耐心地教他走路、说话、习字,将余生的全部精力都倾注在他身上。
粗笨的郭靖,有个机敏的好兄弟叫杨康。16岁那年,在距外祖母家不远的苏州吴趋里,文徵明也结识了一个天资聪颖的的小伙伴。
对方有个闪闪发光的名字--唐伯虎。
02
和文徵明这类循规蹈矩的官宦子弟不同,出身商贾的唐伯虎为人潇洒狂狼,吃花酒听小曲紧追时尚潮流,做人么,最重要的就是开心!
那两年,苏州城的大街小巷都疯传着唐伯虎的香艳故事。
而与他同龄的好基友文徵明,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就是老老实实在家读书写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刻板得就像苏州城外,寒山寺里那口定时响起的古钟。
面对这个禁欲系闷骚男,唐伯虎看不下去了:“都是年轻人,你一个人在这装鸡毛?”
寻个机会,他邀文徵明和一众文友在苏州石湖采风。众人喝得酒酣耳热时,唐伯虎拍拍手,从船舱里走出几个妖艳的妓女,拉住文徵明就要劝酒。
可怜的文徵明,哪见过这等劲爆场面?他拼了命地推辞,实在逼急了就扬言跳湖,众人一看这小子太不识逗,只得另雇了一条船送他回家了。
“人不风流枉少年,小文这辈子,白活了!”看着文徵明落荒而逃的背影,唐伯虎幽幽地叹息道。
学生时代,我们身边通常会出现两种类型的同学:一种上课不听讲,放学不写作业,考前稍微复习下,随便就能拔得头筹;另一种看上去很努力,但一到考试就歇菜,挑灯夜战战了个寂寞。
文徵明就是那个看上去很努力的同学,唐伯虎却属于前者。
年,两人前往南京参加乡试,这是唐伯虎人生中的第一次考试,没作任何准备的他,听从好友祝枝山的建议,随便扫了几页四书五经就上路了。而文徵明在两年前就考过一次,以落榜告终。
发榜那天,唐伯虎高居榜首,成了名震江南的唐解员,文徵明在榜单上努力扒拉自己的名字,扒拉了两遍才确信自己二次落榜了。
这个结果于文徵明而言,伤害性不大,侮辱性太强了。
那一夜,内心被挫败感占据的文徵明,孤独地坐在秦淮河边,看着船头上春风得意的唐伯虎,落寞地写下了这样两句诗:功名无据频占梦,风土难便苦忆归。
此时远在温州任职的文林,得知儿子落榜的消息,立即写信劝慰他:“唐伯虎虽说天资甚高,但为人轻浮,我怕他这辈子的功名也就到头了,反倒是儿子你宅心仁厚,将来必定会超过他!”
儿子,老爸看好你,加油!
03
不知道文林是出于什么目的写了这封信,诡异的是,一年后,信里的预言,真的应验了一半。
年,入京参加会试的唐伯虎,因为出言不逊得罪了同行的考生,被人举报与富家子弟徐经买通考官。
虽然查无实据,但涉嫌舞弊的的两人,还是按律被投进了大狱。
唐伯虎为此被剥夺解员功名终身禁考,徐经因此郁郁寡欢,八年后病故。
之所以说文林的预言应验了一半,是因为后面的那半截,他没法看到了。这桩事发生后不久,文林病故于温州知府的任上。
一个人性格很大程度上由先天性基因决定的,大多数情况下,你不能指望一个从小就沉默寡言的孩子,长大后会变成社会牛逼症患者。
时年19岁的文徵明,在父亲死后,没有表现出身为当家人应有的精明世故,依然老实得近乎迂腐。
按照官场惯例,死于任上的官员,地方官绅会赠送一笔丧葬费。文林所任职的温州,当时虽然没有炒房团,但地方财力也不容小觑,没几天就有人送来一笔银子,数额高达千两。
文林生前为官清廉,没给后人留下多少家产,这笔银子对家境窘迫的文徵明而言,无疑是雪中送炭。
可直到父亲入土为安,文徵明都没动用温州人送来的一厘银子。
事后,他送还了银子并附上一封答谢书,将自己的心迹表露得明明白白:
“我父亲在贵地做知府,从没有贪过公家一毫一厘,他走得光明磊落,如果我今天收了这笔钱,就是玷污了父亲的一世清白。我再没出息,也不会用死去的父亲,为自己谋利。”
温州人被他这份执著的纯朴感动,最终决定用这笔钱在温州修了座“却金亭”,以感念这对父子的道德操守。
此后,文徵明将父亲生前的谆谆教诲,转化成发愤图强的动力。从19岁一直考到54岁,愣是从小文哥考成了文大叔,他所取得的功名,还只是个秀才。
时光荏苒,岁月带走了他满头青丝,却带不走那份与生俱来的敦厚。
04
杨康死后,郭靖承担起了抚养其遗腹子杨过的重任,回到现实中,那个郭靖就是文徵明。
年,出狱还乡的唐伯虎,遭到江南文人阶层的集体抵制,老婆要跟他闹离婚分家产,就连家里的老狗看到他,都忍不住一通狂吠。
唐伯虎想去远方走走,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未成年的弟弟。放眼四下举目无亲的他,想到了此前经常遭他奚落的文徵明,于是试探性地给对方写了封信。
日子过得紧巴巴的文徵明,立即应承下来:“你弟弟就是我弟弟,放心去吧!期待不久的将来,能看到更好的你!”
感动得稀里糊涂的唐伯虎,回了五个字“我心惟君知”。
真正的挚友,三观一致灵魂契合,我还没开口,你已秒懂,何需多言?
年,受宁王朱宸濠的盛情相邀,不甘心躺平的唐伯虎,决定前往南昌折腾一把。
临走前,他还不忘给文徵明推荐这难得的机会。
令人疑惑的是,这么一份待遇优渥的offer摆在文徵明面前,他却没有珍惜,为此,他写诗表明心迹:
潦倒儒冠二十年,业缘仍在利名间。
敢言冀北无良马,深愧淮南赋小山。
病起秋风吹白发,雨深黄叶暗松关。
不妨穷巷频回辙,消受垆香一味闲。
言外之意,我这人都躺平二十年了,也习惯了淡泊的生活,大厂的机会,还是留给年轻人吧!
半年后,宁王显露出谋反的迹象。
深陷贼窝的唐伯虎,瞬间清醒过来,留在这里只有死路一条,可他作为宁王请来的幕僚,想全身而退似乎也不是那么容易。
他只得装疯卖傻,喝醉酒后大白天就光着身子往大街上乱窜,搞得南昌人怨声载道,不堪其扰的宁王只得将他打发了事。
劫后余生的唐伯虎回到苏州后,第一件事就是给文徵明写信:“我虽然比老弟早出生十个月,但通过这次劫难我才发现,比起老弟我就是个渣渣,如果老弟不嫌弃,我愿意拜你为师!”
史料没有记载,文徵明在收到这封信反应如何,料想以他敦厚的品性,也只会一笑而过吧。
后来,唐伯虎隐居在苏州城外的桃花坞,以卖字画为生,直到年十二月在潦倒中离世,此时的文徵明,正在赶赴京城的路上。
这一年,文徵明54岁,寻常人即将谢幕的年纪,他的仕途,才刚刚开始。
05
在此之前的几十年里,文徵明一直都没闲着。
他虽然笨,但并不懒。
得益于祖辈打造的文化空间,文徵明十几岁开始就遍学名师,学文于吴宽、史鉴、赵宽、庄昶,学诗于吕秉之,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
这些人,无一不是江南有名的文坛大咖,在这种环境的熏陶下,一个人只要肯努力,终归能弄出点名堂。
就像被江南七怪、马钰、哲别等人调教过的郭靖,收拾起沙通天侯通海之流,岂不是手拿把攥?
更何况,文徵明可比郭靖活得长多了。
等到文徵明54岁时,他已经是闻名天下的书画大师了。
因为名声太大,他经人推荐前往京城应试,以待诏翰林的身份进入翰林院,其身份类似现在进入大型央企的实习生。
没有资历的文徵明,很快就遭到同僚的发难,有人当众嘲讽他:“翰林院是什么地方?是你一个乡下画匠能来的吗?”文徵明满脸尴尬说不出话。
有一次,内阁首辅杨一清前往翰林院视察,同僚们争相拜见,唯独文徵明刻意躲在后面。杨一清看到他后就问:“你不知道令尊和我是朋友么?”言外之意,你要是早点拜见我,哪能混成这副德行?
谁知,脑子短路的文徵明一五一十地回应:“家父生前从未提过阁下的名讳,实在不知大人您是家父的朋友!”
杨一清听罢,白了他一眼后拂袖而去。
就这样捱了三年,实在受不了官场潜规则的文徵明,辞职回到了故乡苏州。
也就在这一年,好友祝枝山病故,加上3年前病故的唐伯虎、16年前英年早逝的徐祯卿,曾经风靡江南的F4,仅剩下文徵明一人。
自此,文徵明无心再入仕途。他搬到父亲生前的住处独居,终日笔耕不辍,闲时小酌赏花,就像他在诗中写的这样:
晚得酒中趣,三杯时畅然。
难忘是花下,何物胜樽前。
世事有千变,人生无百年。
唯应骑马客,输我北窗眠。
即便成了骨灰级大神,文徵明依然不改敦厚本色。
很多慕名而来的藩王,带着古玩求他一副字画,他闭门不见;有邻里乡亲带着鱼虾蔬果前来求字,他欣然应允。
有人冒充他的字画混点小钱,他知道后也不揭穿,有人带着赝品上门求鉴定,他都说是真迹。
家人对此不理解,他解释说:“能想到用赝品换钱的人,必定是生活无着落的底层,能买字画装点门面的人多少也有点家产,我又何必揭穿,让大家尴尬呢?”
06
书法界有个公认的说法,诸多书法中小楷最难写,而文徵明却以一手蝇头小楷,享誉天下。
据说十九岁那年乡试,文徵明因为书法不佳落榜。深受刺激的他,从此每天坚持用小楷临写10本《千字文》,这个习惯一直保持到他八十岁。
平时他给人写信用的都是蝇头小楷,笔法工整有力细若毫发,如果写错一点,就立刻换纸重写,就连家里的仆从都劝他:“看得懂就行了,老爷何必这么费事?”
他们不知道,旁人眼里的一笔一划,却被文徵明当成了一辈子的事业。
除却数量众多的书画,文徵明还留下了两千多首诗文、几十首词曲,以及众多的收藏心得。
年,90岁的文徵明在替别人写完一篇墓志铭后,坐在书房的椅子上无疾而终。
江南四大才子中,其他三人诗、书、画各有专攻,唯有文徵明样样精通。究其原因,唯有坚持二字,坚持活得更久,坚持做得更好。
上天不会辜负每一个努力的老实人。冥冥之中,文徵明的老实,也为他带来了福报。
他不纳妾不逛青楼,严以律己宽厚待人,与妻子吴氏携手白头,养育的两个儿子不仅继承了家学,还是朝堂颇有声望的名臣。
从文徵明这一代开始,到他的曾孙文震孟、文震亨、文从简,无一不是书画名家。
以一己之力,让家族五代人跻身为文化世家,谁又能想到,创造这个奇迹的,竟然是一个被人嘲讽的笨小孩?
人生天地间,禀赋各迥然。每个孩子都是一粒独特的种子,都有各自的花期,你我所能做的,只有静待花开。
或许,你永远也看不到花开的那一天,因为有的种子,注定开不出鲜花。
风吹雨打中,他已经长成了参天大树。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28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