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魂的栖息地
——江南水乡古镇的遗产价值
如果说中国有哪一个地方集中了人们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想象,那无疑当属江南。在纷繁的诗文与传颂中,江南是气候绝佳、景色宜人的人间天堂,它代表了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极致向往。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唐·白居易.《忆江南》
今天我们将跟随清华大学国家遗产中心主任吕舟的脚步一起下江南忆江南。
江南烟雨茫狭义的江南指的是中国长江下游太湖以东地区,这里广泛分布着由湖泊、河道构成的密集水网。经过宋元及之前的人类长时间的开垦,水网密集区域逐渐被改造成适宜人类居住的水陆混合地区。在明朝至民国时期,随着区域经济的不断发展,在这些由河道和圩田构成的水陆混合地区中,大量市镇聚落逐渐兴起繁荣,承担了连接城市与乡村的商业功能,并发展了丝绸、棉布等代表性手工业,由此形成了具有典型市镇格局和生产生活特征的江南水乡古镇。古镇江南,新城岭外,事典朦胧未肯笺。
依违处,任此情堪咏,此意难诠。
——当代·张月宇.《沁园春·月》(节选)
古镇伴水乡江南的水乡古镇具有一些突出特点:空间上,大部分集中于太湖流域东南侧低洼多水的范围内,尤其是苏州、常州、松江、嘉兴四府境内;时间上,大致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15世纪的明代成化、弘治时期,这一时期新兴市镇开始萌发;16世纪明代嘉靖、万历时期,这一时期是新兴市镇的成熟时期;清代至民国时期,新兴市镇经历了发展和衰落;类型上,大多数是农副产品和手工业原料的交易场所,也有少数是当地手工业特产的集散地,尤以丝绸专业化市镇的成长最为显著。由建筑、河道、街巷、植被和其他构筑物等要素共同构成的城镇景观,展现了江南水乡古镇自明代起延续至今的传统风貌,成为长江下游地区村镇聚落景观的典范。明妆荡兰桨,两两度横塘。
忽听歌声起,悠悠云水乡。
——明·陈贽.《江南行》
道法自然长年,在国家文物局指导下,确定由苏州市负责牵头江南水乡古镇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基于前期的研究成果,目前申报遗产位于江苏省、浙江省和上海市境内,由最具代表性的周庄、同里、甪直、乌镇、西塘、黎里、锦溪、沙溪、震泽、惠山和新场11个古镇组成。申报的遗产区面积.43公顷,缓冲区面积.73公顷,总面积.16公顷。江南水乡古镇见证了人类与湖泊湿地关系的演变史,以及对其进行持续改造直至成为适宜人类生活居住的区域的过程。对太湖流域塘浦圩田系统的不断优化和独特的土地利用模式,是江南水乡古镇以及“城市——市镇——乡村”聚落体系发展繁荣的基础,展现了人类改造自然环境的杰出智慧。同时,江南地区多水的环境也对古镇的面貌和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产生了影响,形成了跨越多个陆地单元的独特城镇格局,以及以河道作为交通要道与公共活动空间的独特风俗与传统,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典范。
江南水乡多白鸥,水神封作烟波侯。
主人作亭江水上,却傍鸥鸟为邻州。
鸥飞有时渡江去,小亭终日临江住。
亭兮傍鸥鸥傍亭,君其问诸忘机生。
——明·顾清.《傍鸥亭》
吕舟教授告诉我们,江南水乡古镇这个项目在申报世界遗产的路上已经做了很多工作,进行了长时间的努力。江南水乡在文化价值上具有重要意义。第一,它反映了在特殊地区(或称地理文化区域)中国传统聚落的发展。唐朝诗人写道:“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这种形态在多年以前就已经形成,后经过明清时期的发展延续到今天。而这个地区的丰饶,又滋润了文化当中的细腻与优雅,这种细腻优雅又成为中国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讲江南是一个文化之地,它的文化是什么,怎么样展现?正如姜波先生讲,在以前申遗项目中存在空白点,以往在讲江南地区文化遗产时常提江南园林,但其毕竟是一种少数人的、上层社会的精神修养。江南水乡反映的是平民、普通人的文化特质,这种特质在现今世界遗产中还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另外就江南水乡古镇来说,这个地方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在一个生存环境并不是很好(水多、低洼)的地方,经过漫长发展变成中国最富裕之地,这种传统智慧下的可持续发展,恰恰是今天人类面对未来诸多挑战时要吸取的经验。现在有一个很重要的文件——《可持续发展议程》,里边谈到,世界遗产不仅仅是保护,更是要传承下来,吸取古代的智慧经验,融入到今天的发展当中,江南水乡就给了我们这样的经验,它具有“突出普遍价值”。江南水乡古镇的建筑、景观与生活方式,直观地反映了中国传统价值观中“天人合一”的思想,使其成为古代文人阶层的精神家园。同时,古代文人阶层也在江南水乡古镇创作了大量的文学艺术作品,对中国近代以来的社会、经济、文化和审美产生了深远影响。文字、视频由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提供
制图、剪辑、编辑|杨逸尘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