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江南 >> 江南选择 >> 正文 >> 正文

鲁迅和二弟前半生兄弟情深,后半生反目成仇

来源:江南 时间:2022/12/21
彭洋医生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ys_bjzkbdfyy/7562/

《觉醒年代》鲁迅剧照

《觉醒年代》的一经播出,使得很多我们现如今耳熟能详的民国学者大师,可以以另一种方式出现在我们面前。

鲁迅作为中国文坛史上的重要代表人物,也是民国时期文学集大成者,他取得的辉煌事迹可谓是家喻户晓的。

但是抛开一切辉煌之后,我们去看鲁迅,去看他的生活,去看他的情感、他的亲情以及友情。我们会发现这样一个大家,其实在生活中也是一个普通人。

无论是与他的原配妻子朱安,还是与他的二弟周作人,鲁迅与他们二人的关系可以说是弄的一塌糊涂。

左周作人,右鲁迅

鲁迅与周作人兄弟二人决裂的原因,一直是后世学者争论不休的一个焦点。因为年,周作人发决裂书之前,二人的关系一直都是极好的。

周作人与鲁迅仅仅只相差四岁,所以周作人不仅是鲁迅的兄弟,也是鲁迅小时候最好的玩伴和知音。

年,四岁的鲁迅迎来了自己的二弟,在这以后,鲁迅与周作人几乎可以说是“形影不离”。

专门研究鲁迅的学者孙郁曾把兄弟二人的关系比作风筝与线,鲁迅便是风筝,鲁迅去到哪,周作人就跟到哪。

从小时候的三味书屋,到后来的江南水师学堂,再到后来的日本,鲁迅的身旁一直有着周作人的身影。

三味书屋

在上私塾的时候,鲁迅一直带着自己的弟弟周作人读“闲书”,那几年,他们兄弟二人读了大量的书籍,也是那时候他们积累了极大的阅读量。

私塾时期的阅读兴趣使得二人有了一定的文学基础,这也是为日后二人的文学之路打下了基础。

对于读“闲书”的事,周作人是一直听从自己哥哥的安排和要求的,那时候鲁迅让他去读什么书,他便去读什么书。

所以自小的时候,周作人便一直很听自己兄长的话,不只是因为封建兄长权威的因素。

鲁迅也很愿意给自己的弟弟一些指引,他会带着周作人去“三味书屋”,去“百草园”,他把他看作玩伴和知音。

在鲁迅十五岁的时候,还时常编故事给周作人听,而周作人呢也是乐此不疲地在头脑中想象着那些故事的情景。

兄弟二人童年的乐趣也大抵如此。

私塾上学的鲁迅画像

鲁迅幼年时,家中光景也曾是不错的,祖父周福清最高的时候是清廷翰林院的庶吉士,父亲也是个秀才。

因为祖父的因素,所以鲁迅幼时虽不至于锦衣玉食,但也不必像那些从小就为生计而奔波的人一样流离失所,相反鲁迅和他的两个兄弟从小便可以在私塾上学,接受教育。

按照中国传统教育理念,鲁迅兄弟三人本是要去一步一步地考取功名,最后成为一名官员的,可是天总有不测风云。

年,鲁迅的祖父周福清意外地卷入了一起科举舞弊案,锒铛入狱的周福清,带给周家的是一地鸡毛。

在祖父周福清出事之后,鲁迅的父亲也撒手人寰,离鲁迅母子而去。

而且由于祖父的关系,鲁迅兄弟三人失去了考取功名的机会,这意味着他们人生轨迹不能再像之前那样,以考取功名为目标了。

谁也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包括那时候的鲁迅。

父亲的溘然长逝,使得鲁迅母子失去了在周家这个封建大家庭最后的庇护,所以在之后的时间里,他们母子都过得不如人意。

鲁迅是长子,使得母亲和周作人会很自然地会把他看成下一个”主心骨”。所以在那之后周作人对兄长鲁迅的依赖感自然而然的也就增强了。

鲁迅曾和弟弟们做过一个“寻找兄弟的游戏”,其大概就是:兄弟俩向相反的方向走,然后鲁迅就会大声疾呼:

“贤弟你在哪儿?”

而周作人则会说“兄长你在哪儿?”

后来因为兄弟俩的声音越来越凄凉,他们害怕会真的失去对方,所以二人便决定放弃这个游戏。

可是后来鲁迅去了江南水师学堂学习,兄弟二人不得不分离。鲁迅是十七岁那年离开绍兴去到南京求学的。

江南水师学堂

那时候周作人十三四岁,身边失去了最为依靠的兄长,便总是觉得难以接受。为此他曾在自己的日记中写过“中心黯然”。

年幼的周作人在短暂地失去依靠之后,还没意识到自己也逐渐成了家人的依靠,他也是母亲的儿子和弟弟的兄长。

可是现实中所发生的事,却常常不是他所能接受和承担的:兄长远赴求学,母亲孱弱,甚至连家中最小的四弟都因病早早夭折。

在那个黑暗的时期,与鲁迅的书信交流逐渐成了周作人心中唯一的慰藉。鲁迅一直在信中鼓励他,还给他描述了外面的世界,就像当初给他编故事那样,只不过这次所有的所有都不再是鲁迅的凭空捏造,他们都是真实且存在的。

学生时期的鲁迅

在年,在鲁迅的帮助下,周作人得到了前往江南水师学堂上学的机会。所有只能在纸面上见到的东西都成了实物,这对于周作人来说,自然是极为激动的。

而且更重要的是,他再一次和鲁迅生活在一起。

在江南水师学堂的时间,周作人的表现是极为优异的,即便是对于自己之前从未接触过的新式学科,周作人也是经常在考试中表现出色,也因此常常获得学校的奖学金。

孙郁先生将鲁迅和周作人比作风筝和线的说法是极为贴切的。

因为不论是在水师学堂还是在日本求学,都是鲁迅先行,在熟悉了新环境之后,又花费些力气将自己的弟弟周作人接到自己身边。

日本留学时期的周作人

在周作人到达江南水师学堂不久之后,鲁迅就拿到了一个公费赴日留学的名额。再一次的短暂的重逢之后,兄弟二人再次面临分离的局面。

年,鲁迅远渡重洋,开始了在日本的留学之旅。

与之前相似,鲁迅在日本留学四年后,于年曾短暂地回过一次绍兴老家,虽然那一次是母亲以病重的理由骗鲁迅回去与朱安完婚的。

鲁迅是极不满意那个婚姻的,所以没过几天便带着周作人一起离开了绍兴老家前往日本进行求学。

在日本的求学时期,是鲁迅后来成为民国大家的重要时期,而这也离不开周作人的贡献。

鲁迅在日本留学期间一直是刻苦地钻研学问的,而周作人自然也是,他以一股丝毫不输于鲁迅的刻苦劲,成为了鲁迅在自己文学事业上最好的帮手。

他们一起读书,在日本留学期间鲁迅和周作人浏览了大量的外国名著,就像当初在三味书屋时那样。

周作人对文学的兴趣在很大程度上是受鲁迅影响的,所以也不难看出鲁迅对周作人的引导作用是有多大了。

鲁迅读书画像

他们在进行学业之余还经常一起合作翻译外国名著。众所周知,鲁迅对于自己的工作往往是很偏执的,可是周作人却能够忍受鲁迅的严苛,从不对此抱怨。

这也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周作人在那个时候是鲁迅身边最好的帮手了。他是很乐意服从大哥的权威的。

除了这些方面,周作人在学术学习方面也是鲁迅最好的“帮手”。

那时候的学者论证自己所持的观点正确与否的方式很简单,就是找一个人,与他论证,他最后要是信服了,那这个观点就具有了正确性。

而周作人就时常在鲁迅身边扮演着这样的一个角色,兄弟二人常常互相交换观点思路,切磋观点。

对此后人每每提起兄弟二人的留学史时,总会说这是一种理想的“治学状态”。所以鲁迅二人合作的时期也是兄弟二人文学产出最高的时候。

在年,周作人与一位叫作羽太信子的日本女子结了婚,任谁也没想到,这位日本人竟会对后来兄弟二人的关系产生巨大的影响。

周作人夫妇,左一羽太信子,中周作人

在周作人结婚两个月之后,鲁迅便先他一步回到了国内,做了绍兴中学堂的教员。

鲁迅虽长时间的接受比较西式的教育,但他骨子里一直还是有封建家庭的观念的,为此他一直想要和弟弟们组建个大家庭。

年,还在北平工作的鲁迅花了三千大洋在八道湾买了一处三进的大院,随后就将自己的母亲、周作人夫妇以及自己的“合法妻子”朱安接来一同居住。

鲁迅是个顾家的人,那时鲁迅大部分的薪资都用于了家务,并且他还时不时地对自己弟妹

的家人进行财务上的帮助。对于自己的家人来说,鲁迅做得可谓是仁至义尽了。

虽一直想要组建大家庭,可是鲁迅却从未想过要做这个大家庭的“家长”,他从未以一个家长的口吻对自己家人进行过干预,甚至在八道湾的时候,家中的财务一直都是由弟妹羽太信子掌握的。

北平时期的周家

人们一般不会单独提及羽太信子,因为她一直都是人们在谈论鲁迅和周作人被捎带提及的那个。而且我们对她的印象从来都不算太好。

结合当时鲁迅兄弟二人身边人的描述来看,羽太信子是一个自私且强势的女人。

在和周家人一同居住的时期,她是掌握家中财政大权的那个,羽太信子挥霍无度的生活方式让鲁迅很是反感。

为此鲁迅还经常劝说自己的这个弟妹要节制消费,而这也常常惹得羽太信子不快。这么一来二去的,鲁迅也就和她生了隔阂。

而这一切,周作人都是看在眼里的,但他是从来不敢指责自己妻子的。因为在这之前,他可是多次领会到羽太信子剽悍泼辣的性格的。

甚至在之前周作人与羽太信子的一次争吵中,羽太信子竟然搬出了日本大使馆来惩罚周作人,而周作人性格自是软弱,哪里敢有怨言。

羽太信子

鲁迅是了解自己二弟的性格的,所以他也不会奢望周作人会出来管一下自己的妻子,所以索性后来“分饮”而“同居”,正所谓眼不见心不烦嘛。

可是后来,羽太信子却越来越过分,经常与鲁迅产生正面冲突,并且羽太信子还常常对周作人说鲁迅轻薄于她。这也使得鲁迅与二弟也生了隔阂。

经过长时间的积累,鲁迅与周作人夫妇的矛盾到了极点。终于在年7月19日的早晨,怒气冲冲的周作人将一封绝交信扔到了鲁迅的面前:

“鲁迅先生:我昨天才知道——但过去的事不必再说了。我不是基督徒,却幸而尚能担受得起,也不想责谁——大家都是可怜的人间。我以前的蔷薇的梦原来都是虚幻,现在所见的或者才是真的人生。我想订正我的思想,重新入新的生活。以后请不要再到后边院子里来,没有别的话。愿你安心,自重。”

周作人

对于这封突然的绝交信,鲁迅自然是不得其义的,所以便要找周作人问个清楚,可是没想到,周作人却拒绝见他。

后来,鲁迅在日记中写道:“上午启孟自持信来,后邀欲问之,不来。”

过了一段时间,见与周作人关系还未见好转,于是鲁迅便意识到自己的二弟这一次并非只是意气用事。

心灰意冷的鲁迅决定带着母亲和朱安搬出去,他向友人借了一笔钱,又重新购置了一处西三条的院子。

年,鲁迅本想去八道湾寻回自己的一些物件,却不曾想竟然遭到了周作人夫妇的谩骂,

自此之后,兄弟二人的关系便一路跌至谷底。

鲁迅画像

鲁迅一向是极为爱护自己的这个二弟的,无论是当年在绍兴老家、在南京、日本求学时期,还是在北平的时期,鲁迅一直展现的都是一个兄长的形象,他对二弟的照顾,一直都更甚于三弟周建人。

可是令人唏嘘的是,之前如知己的兄弟,现在竟然大打出手。鲁迅在后来回忆起与二弟的往事时,也难免会触发伤感之意。

“啊!我的兄弟。你没有记得我的错处,我能请你原谅么?然而还是请你原谅吧!”

这是出自鲁迅年创作的《风筝》,很多的人认为这是鲁迅在向自己的二弟承认自己的过错,以及可能是在乞求他的原谅。

其实对于鲁迅兄弟二人的失和问题,一直都是后世研究学者争论不休的一个疑点。大致说来,一共有三种观点:家庭经济纠纷;鲁迅对弟妹行为不礼;鲁迅与弟妹关系暧昧。

但无论是那种观点,其实都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由于时间历经久远,而又无过硬的证据来支撑,所以直到现在,我们还是依然无法断定当初导致兄弟失和的真实原因是什么。

但是无论怎样,这些发生在鲁迅身上的琐事都是无法改变是我国文学史重要代表人物,都无法去抹杀他为我国文学发展、思想进步方面取得的成就。

因为我们今天对鲁迅先生的所有研究探讨,都是为了能够更好的去认识鲁迅,而不是为了批判什么,或者是打倒什么。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28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