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江南 >> 江南选择 >> 正文 >> 正文

林徽因传来自江南水乡的白莲,书香门

来源:江南 时间:2025/8/1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郑华国 http://www.znlvye.com/

在读这本书前,林徽因对于我而言只是一个有着些许耳熟的名字。我对她的认识,或是停留在徐志摩的诗中,或是闲暇时候不知道在哪里看到的几个字眼。无意间看到这本书,不知道出于什么心情,选择打开读了起来,不管是林徽因的经历还是作者的笔触,都深深地吸引着我。在序中,作者直言林徽因是民国时期最杰出的一名才女,让我很是好奇,是什么样的奇女子可以让作者给出这么高的评价。序文简单的介绍了林徽因的一生,其中最让我惊讶的是,林徽因除了才学出众,还是我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她是共和国国徽的设计者之一,也是人民纪念碑的设计者之一。国家危难之际她正重病在身、一贫如洗,却依然选择回国,作者引用了她后来对学生说过的一句话,“我深信一个有爱国心的中国知识分子不会选择在这个时候离开祖国的。”她说的是那样的平淡、那样的理所当然,可是事实上,谁都明白这是怎样一个伟大的决定,所有在那个时候选择回国的前辈们都值得我们尊敬与铭记。此外序中还提到了林徽因在感情世界里的三个知己:建筑大师梁思成、学界泰斗金岳霖、还有浪漫的诗人徐志摩。说实话,除了读过徐志摩的几篇诗歌,其他的人我都没有听说过,这也让我有了想要读下去的兴趣。书的第一章,正如本文的题目一样,将林徽因比做江南水乡的那朵白莲。杭州这个充满诗意和浪漫传说的城市仿佛赋予了林徽因与生俱来的美丽灵动,而林徽因的高雅才情又给杭州增添了更多梦幻的色彩。作者用了很多美丽的字眼和诗句来描绘杭州、西湖的各种风情。而他有一句话让我十分的认同,如果没有这些善解风月的人,没有那些美丽的故事传说,西湖的美丽就只是一片空荡荡的山水。世间曾有林徽因,世间只有林徽因。作者用“栖居”一词描绘了林徽因在世间的逗留,让人感觉她仿佛是不属于人间的仙子。读到这里的时候,看到有些书友说,他们并不喜欢这样的传记,仿佛是在把一个人神化。而在我看来,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判断,从这本书的字里行间里我看的出作者对林徽因的欣赏。就像是现在一些人追星,维护自己的爱豆一样。我并不知道作者后面会怎么讲解林徽因的故事,但只要他没有忽略一些客观事实的存在,我们应该允许每个人有自己的想法。林徽因的原名是林徽音,是由祖父取名,出自《诗经大雅思齐》中的“思齐大任,文王之母。思媚周姜,京室之妇。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林徽音这个名字饱含了长辈希望她能够传承美德,招来儿孙满堂的寓意。后来因为常被误认为是另一个作家林微音,才改音为因。林徽因自出生起就注定与同时代的其他女性不同,而这都要归功于她所在的家庭。祖父林孝恂虽然处于旧时代的衰亡之际,却能够从各种束缚中挣脱出来,走在新时代的前端。他是个务实主义者,十分的重视教育,林家私塾的新学课程十分新潮、中西合璧,有着这样的启蒙教育,林家后代的眼界从一开始就高于当世的人。林徽因的祖母游氏非常喜欢读书,也十分的擅长书法。书中讲述了祖父母浪漫的爱情小故事。在那个封建的年代,元宵灯影里刻在心上的那道倩影,原以为会是内心深处的一抹遗憾,阴差阳错的竟然真的是自己相伴一生的娘子,自此夫唱妇随,一生一世一双人,实属天意。那个年代的林孝恂就有着平等的思想,认为女孩跟男孩一样应该接受教育,而林徽因更是自小就受到了祖父的诸多教导。只此一点,我只觉得羡慕与庆幸,就今天这个时候,也有好多的人有着重男轻女的思想,明明如今的父母有了更宽阔的眼界跟更丰富的知识,却在这点上还不如百年前林孝恂。林徽因幼年时,父亲林长民在日本留学,在她的记忆里,父亲就是一个不在家的人。而林长民回来以后,林徽因跟随祖父从杭州来到了北京,和父亲一起生活。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林徽因爱上了北京,爱上了这里的古建筑,或许在这个时候就有一颗种子悄悄的埋在了她的心底。除去祖父母、姑姑们对林徽因的影响,林徽因的才情、禀赋个性,甚至于容貌很多都得益于父亲林长民。林长民是日本留学生中公认的领袖人物,他自信有政治才能,立志要做“治世之能臣”,也一直在为这个目标努力。林长民非常喜欢聪明乖巧的林徽因,她很小的时候就负责全家跟在外留学的父亲的通信。后来林长民又送她去英国教会办的培华女子中学,在这里林徽因学会了一口流利的英语,稍长大后,林长民更是把她当作是自己的知己。而相较于优秀的父亲,林徽因的母亲何雪媛却是个非常普通的人。她出身不是很好,没有受过什么教育,不善女工、不懂交际。在那个女人以传宗接代为主要任务的年代,只生下林徽因的她在家里更是不得所有人的欢喜。父亲将程桂林带回了家,他们一家人住在前面的大院子里,其乐融融,享尽天伦之乐。而林徽因跟母亲住在后院成了被遗忘的存在。尽管林徽因深受家里长辈的喜爱,可是也改变不了母亲孤苦伶仃、无人理睬的处境,这使她的脾气越来越坏,也让从小目睹这一切的林徽因自童年起就处处小心、步步留神。林徽因曾写过一篇《绣绣》,就是她童年生活的真实写照,林徽因的敏感与早熟,甚至急躁的性格都来源于这段童年阴影。这种创伤影响了她的一生,好友费慰梅曾经这样说过:“她的早熟使家中的亲戚把她当成一个成人而因此骗走了她的童年。”或许童年时的林徽因之所以那样的聪明懂事,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母亲的不受宠爱。

本书为吴晨阳的《林徽因传》。因为这本书我本人也是每日一读,最根本的目的是想要去好好的读一本书,同时分享一些书中的内容和自己的想法。所以节奏可能很慢,我的文笔或许不是很好,知识面或许不是很宽广,感兴趣的朋友可以一看,或者有时间去读原书,去亲自感受书中的美妙。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1019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