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在事业巅峰期,整个内地乐坛,都是她说了算。
她与王菲是很要好的朋友,在她最风光的时候,她的歌曲曾ko王菲、莫文蔚、张惠妹、孙燕姿,作为《心酸的浪漫》的填词人,她也曾ko林xi和李宗盛。
她是目前最火的老牌音乐人,虽年过半百,但她却稳居娱乐圈顶流,她的火爆程度,一点不亚于现在的年轻流量小生。
她,就是“嘴巴比脑袋要快”的乐坛“大姐大”那英。
(一)
年12月27日,在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一名女婴来到这个世界,她就是“那英”。
那英祖宗是“叶赫那拉”,爷爷奶奶是农民,爸爸妈妈是医生,那英在家排行老二,她的姐姐叫“那辛”。
那英和那辛从小被分开养,姐姐那辛,被分到姥姥姥爷家,那英分到爷爷奶奶家。
小时候,那英很淘气,她童年的玩具,就是骑猪、骑马、骑驴。
那英是一个活脱脱的“野孩子”,平时喜欢学猪嗷嗷叫,声音很粗犷,但她特别有音乐天赋。
那英耳朵极好,在沈阳学日语、俄语,模仿能力极强,新歌曲一听便会,那英属于特别聪明的小孩。
那英爸爸本来想培养那英当“医学翻译”,把那辛培养成为医生,但两个闺女,都没有遵照父亲的意愿,姐姐那辛,后来当过那英的经纪人。
听到那英唱歌,那英爸爸就对妻子说:“老觉得这不是我们家老二,她怎么就喜欢唱歌呢?”
那英妈妈附和说:“祖宗都没人学唱歌,真是祖坟冒青烟了!”
8岁那年,那英进了“少年广播合唱团”,直到12岁,那英一直担任童声领唱。
年,那英考了3次,才考进沈阳歌舞团,她在里面当伴唱。
有一次,某位演员因为发高烧,那英直接由“伴唱”变为“主唱”。
那英当了主唱之后,她还翻唱了“苏芮”的歌。
因为一首《我找到自己》,那英还成了谷建芬的学生,与毛阿敏同门学声乐。
(二)
师从谷建芬后,那英并不受宠,谷建芬比较看重毛阿敏。
那英怎么认识谷建芬的?
多年前,谷建芬一个东北的朋友,他带了一盘那英的卡带,里面有那英模仿苏芮的几首歌。
谷建芬听了那英卡带之后,她的第一感觉是:音响质量不好,又见不到本人。
后来,那英来北京参加歌唱比赛,凭借一首《我找到自己》,那英获得“通俗歌曲组金奖”。
谷建芬听后,她立马通知那英去她家一趟。
那英的嗓子很哑,又是“大白嗓”,声音里没有一种韵味,谷建芬开门见山对那英说:“你搬去我的培训班吧。”
就这样,那英就开始了她的歌唱事业。
同样是学生,那英发现谷建芬偏心毛阿敏,她觉得对自己不公平。
耿直的那英,她好几次炮轰谷建芬:
谷老师,好歌你都给了毛阿敏,每次让我试唱完,再给毛阿敏唱,你太偏心了。
多年后,谷建芬上节目,她也亲自回应了这件事情,谷建芬说:
这事不假,我打心里一直看好那英,但我觉得,她唱我写的歌,没有毛阿敏入味,尽兴,后来,我又写了一首《青青世界》,我觉得她应该能唱好。
由此可见,谷建芬虽然有些偏心眼,把最得意的作品,留给了毛阿敏,但她也不忘把《青青世界》这样的歌,写给了那英。
如果那英愿意,她完全可以当一名晚会歌手,一场接一场地唱下去。
但那英偏不,凭借一首《山沟沟》,那英一下子被港台的观众熟知。
那英签下“福茂唱片”,她只身一人赴台,那英是第一个“从大陆转战港台音乐市场发展”的人。
(三)
在那英成长的年代,邓丽君、陈淑桦、苏芮等港台歌手在市面上十分流行。
一开始,那英只会翻唱她们的歌。
那英是大白嗓,她唱不了邓丽君的甜美风格,但她翻唱苏芮的歌时,大家都说唱得很像,很好听!
那英翻唱苏芮的歌,让她在港台变得小有名气,为了模仿苏芮,那英更是化名为“苏丙”。
那英赴台,她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在赴台之前,那英就阅读了大量港台音乐相关的报道。
那英了解到:港台音乐,正处于成熟且不泛滥的阶段,唱片公司,针对每个歌手的特质,也会量身打造歌曲。
与老牌歌手苏芮、陈淑桦、张清芳相比,那英自然寂寂无名。
但那英很聪明,她懂得“退而求其次”。
那英火速加入新生代歌手“王菲”,“莫文蔚”,“张惠妹”的行列中。
“中国式管理之父”曾仕强说:天底下,最难了解的人是自己,哪天你了解自己,你就开悟了。
那英对自己的嗓音了解得透彻:声音略带“哀怨”,性格却十分“大气”。
这样的歌,会精准推荐给“哀伤之极”的都市女性。
精准了解到自己的听众后,那英就出了《为你朝思暮想》《白天不懂夜的黑》《征服》《梦一场》《相见不如怀念》《出卖》《心酸的浪漫》《一笑而过》等系列歌曲。
一开始,那英的转型并不顺利。
《为你朝思暮想》《白天不懂夜的黑》这两首歌的销量,不算十分理想。
大陆听众,对那英有了刻板的印象,他们一直停留在《山沟沟》和《山不转水转》这两首歌上。
直到年,那英与王菲合作一首《相约九八》,他们才慢慢对那英的音乐有所改观。
同样是年,那英凭借专辑《征服》,成为“金曲奖最佳国语女演唱人奖”的首位大陆歌手,它的销量,在亚洲地区破万张。
1年,那英凭借专辑《心酸的浪漫》,ko王菲的《寓言》,张惠妹的《不顾一切》,莫文蔚的《十二楼的莫文蔚》,孙燕姿的《我要的幸福》。
《心酸的浪漫》是那英自己填词,它也ko了林xi的《笑忘书》,李宗盛的《十二楼》,方文山的《娘子》,黄建昌的《老曲盘》。
那时候,那英拿金曲奖拿到手软,这也奠定了那英在乐坛的“歌后”地位。
(四)
90年代末的歌坛,素有“南那英,北田震”的说法,但那英特别崇拜田震。
每次有人夸那英的音乐成就时,那英都会谦虚地说:你们不要给我戴高帽,田震和毛阿敏才是实力唱将。
那个时候,那英的确视田震为偶像。
直到1年4月,田震事先被告知获得票选第一荣膺“最受欢迎女歌手”。
由于双方信息不对称,主办方以田震档期冲突无法出席为由,把奖项颁给了第二名的那英。
田震认为主办方是“暗箱操作”,于是公开喊话主办方:“我对这个奖产生怀疑之后,这个奖不领也罢。”
从田震摔下话筒的那一刻,她就被拉下了“大姐大”的神坛。
而那英,自然就顶替了田震,成了乐坛的“话事人”。
稳拿“大姐大”的头衔后,整个内地的乐坛,都是那英说了算。
4年,是华语乐坛神仙打架的一年,出现了很多传唱度极高的歌曲。
林俊杰的《江南》,周杰伦的《七里香》,蔡依林的《倒带》,陈奕迅的《十年》,S.H.E的《superstar》,王力宏的《唯一》等。
在同一年,刀郎凭借沙哑清亮的嗓音,他的音乐《2年的第一场雪》《冲动的惩罚》《西海情歌》等,受到了无数听众的青睐!
刀郎当时的风头,直接盖过了许多的专业歌手。
一时间,刀郎的音乐,受到不少专业音乐人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94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