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春花秋月、夏风冬雪都是文人墨客笔下最常见的题材。
春天阳光明媚、百花盛开,人的心情也会比较好,写出来的诗句往往也比较温暖和积极,这些诗句小仙之前给大家分享过一些:
最是一年春好处——古诗词中的春光
不过春天也不都是美好的。还有很多诗人,即使在大好的春光中,也会多愁伤感,写下一些伤春的诗句。小仙今天就给大家分享一些这方面的诗词。
首先给大家分享的这首诗,就是来自杜甫的《曲江对雨》:
城上春云覆苑墙,江亭晚色静年芳。林花著雨胭脂湿,水荇牵风翠带长。龙武新军深驻辇,芙蓉别殿谩焚香。何时诏此金钱会,暂醉佳人锦瑟旁。
说起伤春的诗,很多人可能会想到杜甫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其实在安史之乱期间,杜甫写过很多忧国忧民的诗句,这首《曲江对雨》就是其中之一。
此诗前四句写景,描绘的是一幅春雨过后的庭院傍晚:云还没散,低低的压在墙头;雨后的花也无精打采,被洗去了颜色,只有水荇似乎更加绿了,一阵风拂过,摇摇摆摆起来。虽是春景,却无春意盎然的感觉,而是很寂静甚至有秋天的那种荒凉。
“林花著雨胭脂湿”一句,还有一个小故事。
据说有一天苏轼、黄庭坚、佛印和秦观四人经过一处庭院,在墙上见到了这首诗,当时诗句的最后一个“湿”字看不清了,于是四人就讨论究竟是哪一个字。苏东坡说是“润”,黄庭坚认为是“老”,秦观填写的是“嫩“,佛印则说应该是”落“。回家后取回原书一看,发现都不对。
小仙之前多次说过,由于盛唐国力强盛,因此诗词往往豪放大气,称之为”盛唐气象“,安史之乱之后晚唐,诗人的愁绪渐增,诗词也委婉哀伤起来,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李商隐,其实”伤春悲秋“这个词最早就是用来说李商隐的诗的。比如这首《代赠》:
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如钩。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这是一首闺怨诗,也是一首伤春诗。诗中的女子,深居高楼,黄昏时分思念她的情人。外面还没有展开的芭蕉叶,含苞待放的丁香花,一同对着清冷的春风,正如女子的心情——何时才能舒展开来呢?
其实诗人伤春,并不是说春天不美好,而是国破家亡的情况下,再美好的春光也形同虚设,这种感慨最深沉的当属南唐后主李煜,比如这首《相见欢》(亦名《乌夜啼》)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李煜的后期的词,有两大特点:一是用字简洁,比如这首《相见欢》,里面的每个字连小学生都认识;另一点就是感慨深沉,从万人之上的皇帝沦为阶下囚,这样的经历真是世间少有,但是又不能太显露(可惜最后还是被毒死了),所以李煜将悔恨、怀念、痛苦、憎恶等种种情绪都融进了自己的诗词中。
到了宋朝,伤春悲秋的文人就更多了,婉约派词人的那些词作大多数都是如此。小仙在这里就随意举几个例子。
比如晏殊的名作《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又比如晏殊之子晏几道的名作《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不管是“无可奈何花落去”还是“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都是对春天落花的惋惜。而关于落花的诗句还有很多很多,小仙稍微想了想就能想到好多:
花落人亡两不知——曹雪芹《葬花词》
流水落花春去也——李煜《浪淘沙》
落花犹似坠楼人——杜牧《金谷园》
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水流花谢两无情——崔涂《春夕》
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
为什么古诗词中写落花的这么多呢?因为落花是春天结束的标志,诗人的情绪也往往会在春末夏初达到一个顶点。《红楼梦》中写道,那时候还有一个专门的节日,也就是现在的芒种这一天,用各种礼物祭奠花神,因为芒种一过,花神退位,就是夏天了。
而还有一种说法是,春天开放的最后一种花是荼蘼,当荼蘼开过以后,春天就结束了。宋朝王淇就写过这样一首诗《春暮游小园》:
一从梅粉褪残妆,涂抹新红上海棠。
开到荼蘼花事了,丝丝天棘出莓墙。
开到荼蘼,也就成了春天结束的标志。著名词人林夕就根据这句诗,给王菲写了一首歌《开到荼蘼》。
今天是清明节,美好的春天马上也就要结束了。
其实《红楼梦》中说:春恨秋悲皆自惹。不管怎么样,春风还是一年一年的吹拂着大地的每一个角落。希望今天分享的诗词,不会影响大家的心情,最后还是用苏轼的《望江南·超然台作》来振奋一下吧: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这是苏轼在清明前后写的诗,同样是春雨、落花,苏轼却怡然自乐,无半点颓丧之气,这才是我们应该有的人生态度呀!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80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