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江南 >> 江南图片 >> 正文 >> 正文

追求四项全能成就了屈原的伟大著名楚辞

来源:江南 时间:2023/1/28
好的白癜风专家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ys_bjzkbdfyy/

追求“四项全能”成就了屈原的伟大

——著名楚辞专家、中国屈原学会副会长周建忠教授访谈

“有水的地方就有龙舟,有龙舟的竞渡就有人击鼓”(余光中),每年农历五月,一定有一个节日,让全体中国人思纷纷;一定有一个人,让全体中国人情缕缕,情思相融,端午和屈原相牵,让宜昌和秭归每年的端午节别具韵味。

刚刚推出新著《屈原考古新证》的中国屈原学会副会长、著名楚辞专家周建忠教授,从年发表第一篇论文算起,专注屈原和楚辞研究44年,创造了中国楚辞学史上的辉煌:出版个人楚辞著作14种,发表楚辞论文多篇;第一个楚辞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主持人;年发起成立楚辞研究中心,蔚为全国楚辞研究重镇。更为难能的是,周建忠教授孜孜矻矻,于诗学研究甚深,还是全国有名的兰文化专家。

如果说楚辞是一盏照亮中国文学道路之灯,那么,屈原无疑是伟大的燃灯者。而采访周建忠教授,他那纵横捭阖的气势,妙语连珠的语言,让即将到来的端午节,平添一份思想的风采。

四十四年专注一个人:屈原!

记者:年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当代楚辞研究论纲》,为当代楚辞学史的第一本专著,此后,您不断开拓楚辞学研究新领域。请问您是怎么走上研究屈原和楚辞这条艰辛道路的?

周建忠:我在《楚辞论稿》后记中说过,屈原、楚辞,已融进了我的生活、我的生命,成为我生命中最重要的内容。我从小家境贫寒,身体羸弱,三年自然灾害差点饿死,但天性喜欢背诗写诗,高中毕业回乡做农民,一本蓝封皮的《现代诗韵》被翻破,写诗数百首。其中最自恋的是,将诗韵一个部的字全部用完,写出一首长达13页稿纸的诗,躺在长江堤岸的茅草上,向几个小伙伴大声朗诵。进入大学中文系,自然喜欢浪漫诗人李白,大二()完成屈原李白比较的论文,年发表,是我的第一篇楚辞研究论文,从此一发不可收拾,陶醉沉迷,沉吟至今。可以说,四十四年专注一个人:屈原!四十四年专注一件事:楚辞。

屈原政治生涯的高峰

是任“左徒”之职

记者:自王国维提出“二重证据法”以来,用地下出土的文字资料校读古籍、研究国学成了学术界流行的方法。近些年来,您也利用出土楚简、秦简、汉简、青铜器及其铭文等资料,对屈原与《楚辞》作考古学“新证”,推进楚辞学研究的深入。您在这项研究中有哪些突破和重要结论?

周建忠:例如屈原生平问题,以往的研究成果已经很多,而且存在很大争议。我利用历年来出土的文物资料与传世文献相对照,写了《屈原仕履考》《三闾渊源考》《屈原“流放江南”考》《屈原世系考》等论文,解决了屈原生平事迹中的一些问题。

比如,屈氏在春秋、战国两个阶段均为大姓,历久不衰。屈氏家族有鲜明而强烈的传统与家风,这就是忠君、爱国,为楚国、为楚王效力,自觉主动,无怨无悔,愿意献出自己的青春、热血、才干乃至生命。从他们身上,能够看到屈原的追求与苦恼,执著与渴望,以及用生命殉自己理想的精神源泉。再如,屈原政治生涯的高峰是任“左徒”之职;而短暂的“辉煌”导致了屈原一生巨大的失落;而“三闾大夫”之职,则与屈原政治生涯相始终;屈原以“三闾大夫”而闻名。

屈原的妙笔有“美图秀秀”功能

记者:几年前,湖南卫视播出《思美人》电视剧,塑造了一个青春飞扬的屈原形象,您心目中有没有一个自己认定的屈原真实容貌?

周建忠:屈原是才子,是诗人,激情洋溢,情感丰盈,他的优秀、杰出、迥异,是有目共睹、众所皆知的,他的自塑有三个维度,一是生气勃勃英气逼人的循吏形象,一是饱经风霜历经磨难的逐臣形象,一是内美修能不断升华的精神形象。每一点,每一个维度,每一个方向,屈原都有非常好的自身基础,有不容忽视的事实依据,而屈原作品对此又利用自己绝世神奇的妙笔,作了现代意义上的“美图秀秀”,作了极度的放大夸饰,围绕目的分别达到极致。

通过司马迁的本传分析、屈原作品内证,可以大致破译屈原的身份:亦官亦巫、亦官亦民。是一个执履忠贞志洁行廉的政治家,是一个有才华、有能力、有个性也有明显缺陷的政治家,是一个起点很高前景灿烂但半途夭折的政治家,是一个诗人气质过于强烈的政治家,加之感情过于细腻深沉,对自己的祖国过于深沉眷恋,对自己的理想过于执着自信,而陷于极端孤立穷困无援的境地,所以屈原作品往往忽略当时的国家大事、重大活动、人物言论,而将视野投向缥缈迷离的苍穹,回溯到遥远的上古,巫风的记忆。可以说,屈原对自我形象的塑造,从理智上选择了“循吏”的标准,而在心理上选择了巫风浓烈的传统形式。《离骚》主人公,是我非我,亦人亦神,不是屈原,又是屈原,若即若离,镜中水月。

记者:屈原身处的春秋战国时代,历史学家柏杨称之为中国思想上第一个黄金时代,产生了一大批高视阔步的大思想家。您觉得哪些先贤对屈原的思想产生过影响?

周建忠:毫无疑义,屈原受到多方面的影响与沾溉,但孔子积极进取、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应该是他最本质的核心部分。所以我称《离骚》《九章》是略带自传性的政治抒情诗。根据《离骚》文本研究,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年龄信息,亦壮亦老,将老未老;仕途状态,亦用亦疑,亦用亦疏;君臣关系,亦忠亦怨,亦悲亦恨;同事之间,亦争亦妒,亦憎亦斥;从政心态,亦急亦宽,亦切亦慰;价值取向,可进可退,不弃不离,九死未悔,反复致志。

记者:我们湖北有位“网红教授”戴建业,曾著《澄明之境》,对陶渊明进行了深湛研究。而您也说过,屈原和陶渊明其实是同一类人,他们一个入世,一个出世,何以“同类”?

周建忠:屈原之外,我最喜欢的诗人是陶渊明。我一直认为,陶渊明现象、田园诗风格,是中国传统人格的一种表现,与屈原模式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屈陶诗作,都是心灵史,带有“日记体”性质,都是人生追求人生选择的体现,他们没有将自己的身份定位为诗人,我读他们的诗,仿佛就是我的一个精神生活极其丰富的同事、一个需要倾诉排解但绝不言弃的朋友。

四项“全能”的屈原

提供了人生的进取模式

记者:您觉得屈原自沉的原因是什么,那个时代,比如庄子和孟子,也有对现实的失望,也有理想不能实现的痛苦,为什么自沉的却是屈原?

周建忠:屈原的伟大之处,并非他那至死不离开楚国的实践行为,而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人生的进取模式。第一,忠君爱国。他对楚国怀有“深固难徙”的钟爱,有一种超乎寻常的深沉眷恋情绪。第二,独立不迁。屈原廓其无求,头脑清醒,独立于世,横而不流,他追求正直、光明,鄙视周容、佞曲,即使备受摧残,穷困茕独,谣诼攻击,无人支持,也不改弦易辙。第三,上下求索。对理想、对真理、对美政的追求,执著不懈,不屈不挠。第四,好修为常。屈原说过,“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一篇《离骚》,言修者凡十一,志行高洁,仍不断磨炼、提高、完善。

与众不同的是,屈原汲汲以求的是以上四项的“全能”,力图将执著不舍的深切眷恋、不屈不挠的斗争意志、坚韧不拔的求索精神、好修不懈的崇高品质,“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这种超越现实的理想模式,如果与同时代孟子、庄子相比,他们只有两点或者三点,这就是屈原的伟大、独特之处,亦是其痛苦、悲剧之源。

记者: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和描述屈原,您会选择哪个字?

周建忠:楚,这是屈原的本质特征。楚人楚风、楚史楚文化、楚辞楚调,宋代黄伯思云: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鲁迅说“因原楚产,故曰楚辞”。

阅读经典就是要反复讽诵

记者:了解屈原,最重要的是要读他的作品。据我了解,很多读者喜欢楚辞,但他们又觉得楚辞太难读,太难理解,似乎他们更愿意读诗经,读古诗十九首,在这方面您能给这些读者一些有用的建议吗?在阅读屈原作品上,您心目中有没有一个时间排序?

周建忠:楚辞,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特殊现象。阅读,必须是经典、原典,郭沫若说过,由楚所产生出的屈原,由屈原所产生的《楚辞》,无形之中在精神上是把中国统一着的。法国诗人瓦雷里说:我宁愿我的诗被一个人读了一千遍,也不愿被一千个人只读了一遍。阅读,就是要挑战极限,选择有难度有价值的文本。《诗经》的“雅颂”、《古诗十九首》的时代意义,一般人也是难以理解的。阅读经典就是要反复讽诵,渐入佳境,不断体会不断升华。阅读建议,先读《九章》中的《涉江》《哀郢》《怀沙》《橘颂》,继而读《离骚》第一大段,再次读《九歌》中的“二湘”、《山鬼》,如此拾级而上,有望登堂入室。

为宜昌学者吴郁芳出版文集

记者:您是中国屈原学会副会长,您对作为屈子故里的秭归和宜昌,在如何弘扬屈原文化上有什么建议?从传播学的角度,您觉得在这个多媒体时代,如何更好地致敬屈原、理解楚辞?

周建忠:我年加入中国屈原学会,先后协助第一任会长汤炳正先生、第二任会长褚斌杰先生工作,年开始担任学会副会长。

屈原,是秭归和宜昌的,也是中国和世界的。一般性的文旅介绍是必须的,但应该有适时的深度的研究为基础为支撑,宜昌学者吴郁芳先生就是杰出的专家,可惜英年早逝,我正在为他出版文集。

-人物名片-

周建忠,中国屈原学会副会长,原南通大学副校长兼文学院院长,现为南通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江苏高校哲社重点研究基地(楚辞研究中心)主任,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范曾艺术馆终身馆长,全国统编本小学、初中、高中语文教材主审专家。

撰稿:三峡晚报全媒记者冯汉斌

来源:三峡晚报

让我们知道你在看哟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33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