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志权
中间石板铺路,两边木板门面林立,青瓦檐下红灯笼高挂。行走在古色古香的武义县桃溪镇老街上,有一悬挂“梦竹斋”匾牌的粉墙黛瓦老宅格外引人注目。同行的《武义县宣平地方历史文化丛书》主编、原桃溪区委书记吴金宣告知,这是桃溪镇政府专门为山乡印人潘宏伟创立的一个篆刻艺术工作室,如今已成为桃溪镇文化铸魂乡村振兴的一个对外宣传窗口。
走进“梦竹斋”,只见一中年人,胡子拉碴,戴着黑色边框眼镜,身穿蓝色鳄鱼运动衫,正卷着袖子在运刀刻印。金宣先生说,他就是潘宏伟。
见我们进去,潘宏伟放下手中的活,憨厚地站立起来与我们打招呼。他身后是两个书架,上面堆满了长短不一、形状各异的章料,旁边的几个玻璃橱窗里摆满了刻好的印章和印在宣纸上的印蜕,见证着潘宏伟的篆刻人生。
梦竹斋篆刻工作室门面。
潘宏伟,年出生于武义县坦洪乡陈村,自幼跟祖父习得一手好字,高中毕业后成为桃溪供销社的一名职员,并在桃溪成家落户。他篆刻生涯的起步,没有传奇色彩,仅仅是因为请人刻印太贵。年,潘宏伟参加舟山供销干部学校学习培训,某天去请人刻一枚书法用印,开价将近他一个月的工资。培训班一位学友也是书法爱好者,于是两人商议:何不自学刻印?于是两人去沈家门买了刻刀等工具,在课余时间学起了刻字,从此开始了他的篆刻人生。
上世纪90年代,供销社改制,潘宏伟下岗了。他曾去武义县烟草局等单位做临时工,收入虽不菲,但因事务繁忙,自己爱好的篆刻艺术却荒废了。于是,他辞去临时工,回到桃溪镇开了一家小超市,边守店售货,边学习篆刻。
潘宏伟在篆刻。
桃溪地处僻壤,潘宏伟又不善交际,信奉“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的格言,一有空闲即闭门面壁,拜书为师,从秦汉古法入其门径,参以明清流派印风,刻苦临摹练习篆刻。与此同时,他旁涉书法、绘画、古诗文、文字学、金石学,并以此涵养自己的篆刻艺术。寒来暑往,石头刻了半箩筐,手也不知被戳破多少次,但由于没有老师指点,长进十分缓慢。尤其碰到疑难时,一个小小瓶颈就要独自琢磨十天半月,每一点小进步都要付出比别人多几倍的努力。他有过苦恼,有过彷徨,但他不心灰不气馁,孜孜矻矻,每天坚持习刻不止。
苍天不负有心人,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撞入西泠印社和中国篆刻网站,浏览了诸多方家的篆刻作品,颇有河伯见北海而望洋兴叹之感。“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他虚心求教,结识了西泠印社社员邵晨教授、衢州印社社长段小鸿等篆刻家。他们倾囊相授,从篆法、章法、刀法,到边款制作,均予一一指点。自此,潘宏伟的篆刻技艺大有精进,并逐步形成了自己古雅简逸、轻重有法、果决稳健的篆刻艺术风格。
琴边画趣。
幸得名师指点,潘宏伟愈加勤奋。他数十年如一日,苦心孤诣,废寝忘食,沉浸于方寸坚石之中,心境与灵石相通融,心醉神迷不能自己。所到之处皆可为篆刻题材,目之所及即化为篆刻艺术。他每天有登山锻炼身体的习惯,登山回来即把当日经过的山名地名篆刻成印。桃溪四周皆山,他几乎把附近的山名地名刻了一个遍。有一次,他去画家钟新武家做客,却见画家坐在挂满仕女图的画室里忘情地拉二胡。潘宏伟联想到不久前读过的鞠雅儒先生的一方《画趣琴边》的印蜕,灵光一现,一方“琴边画趣”的创意在心中萌生。他回家后即找出一方章料,配篆布图,借鉴泰山“风月无边”之石刻,反其道而为之,在印面右半边布一扁篆“琴”字,上下各刻一道“边”痕,左边置一长篆“画”字,如一幅仕女图挂满左半边印面,凝神运刀,一方“琴边画趣”的字谜印创作成功。他把印蜕图片发到篆刻网上,行家纷纷点赞:构思巧妙,意趣盎然。
“诗书画印,其理一也。”潘宏伟认为,篆刻虽然是在刻章,但不仅仅是刻章,它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国学,一种精妙无穷的艺术。他十分推崇武义乡贤、著名篆刻家叶一苇先生“诗心造印”的学说和实践,并立志步武前贤努力践行。他喜用大刀,既强调线条质感,又不失笔意,力求平正之中见奇趣。分朱布白,注重疏与密、轻与重、屈与伸的呼应关照,奇与正、虚与实、巧与拙的相得益彰,努力追求一方篆刻作品就是一曲动人的乐章,一首精美的诗篇,以期达到“全印灿烂”的艺术效果。
眼中钉。
一次在刻“过眼烟云”闲章时,凑巧“眼”字当中有一坚硬的石钉,他灵感一闪,即兴创作了一方“眼中钉”,以白文“眼”字入印,中间置一朱文“钉”字,一方闲章,意趣横生。
二胡。
又如“二胡”一印,写篆时,潘宏伟在规范的篆体中融入自己的奇思妙想和丰富内涵。他将两根琴轴化为“二”字,而“胡”字,左边以切音线为一粗重圆点,琴杆为一竖,琴筒为“口”字,构成一“古”篆,右边篆“月”则化为一把弓,“二胡”两字就如一把二胡的画作,维俏维妙;而弓又形似一伸长脖子的鸟头,其喙正欲弹拨琴弦,这把“二胡”就仿佛有了一种演奏之音;凝神细看,圆圆的琴筒又像一眼泉水,与二、月连在一起,又使人联想到阿炳的著名二胡乐曲《二泉映月》。方寸之间,“二胡”两字高古简逸,如行云流水,寓高山流水,形神兼具,精妙绝伦。
花尖女子。
其他如“抱一”“见钱眼开”“花尖女子”等闲章,亦是刀刀见功力,处处存诗心,与“二胡”一印有异曲同工之妙。
潘宏伟潜心篆刻艺术三十余年,如干将铸剑,默默淬炼,孜孜以求,终于修得正果。近年来,他的篆刻作品或在《书法报》《美术报》《艺术中国》等报刊发表,或被潘絜兹艺术馆、陈望道故居等地收藏,或被钤印在中国邮政特种邮票纪念封,他自己也成了一名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会员。
“真理的味道非常甜”朱、白文个性邮票。
人民英雄陈薇纪念封钤印的抗疫精神篆印。
潘宏伟虽身居山乡,但心怀天心,心中有信仰,紧扣时代脉搏创作作品,奉献社会。在《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出版年之际,潘宏伟创作了“真理的味道非常甜”朱文、白文两方印章,捐赠给复旦大学档案馆,被陈望道旧居《共产党宣言》展览馆永久收藏;他创作的伟大抗疫精神“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印章,被中国邮政钤印在人民英雄陈薇纪念封上;在武义县举办的“留住乡愁,振兴超市”慈善文艺晚会义拍中,他创作的三方篆刻印章和三件书法作品共计拍得6万元善款,悉数捐给了县红十字协会。
王蒙的书名《青春万岁》。
为王蒙刻的“选择”。
近年来,桃溪镇整合千年古刹、百年老街、十里桃花、陶渊明后裔聚居地与明清古建筑等资源,创建“抱朴艺墅”乡村美术馆、“梦竹斋”篆刻艺术工作室等文化场馆,以山川塑形,以文化铸魂,开展乡村振兴打造桃源福镇建设,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游客来此观光旅游和文艺工作者来此采风、写生,潘宏伟的“梦竹斋”也成了网红打卡点。他先后为原文化部部长、人民艺术家王蒙,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工笔画大师潘絜兹弟子宫建华,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画家范治斌等名人刻过印,并与宫建华、范志斌成了微友。
《易》曰:“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文化铸魂乡村振兴,山乡印人潘宏伟适逢其时。
作者简介:沈志权,教授,发表出版小说、散文、文论、专著余万字,现居杭州。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25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