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江南 >> 江南图片 >> 正文 >> 正文

陕西科技大学,一所用轻功腾飞的好大学

来源:江南 时间:2022/9/26
白癜风QQ交流群 http://liangssw.com/bozhu/12376.html

“同学,你知道轻工高校吗?”

“还有轻功高校?”

“不是轻功,是轻工!”

一波三折,落定未央湖畔

年6月26日,国务院一纸批令,新中国第一所轻工高等学校在朝气蓬勃的首都北京轰然成立,为了解决社会主要矛盾,适应实现国家工业化的需要,她应运而生——北京轻工业学院,这是她面世后的第一个名字。

新校筹建,举步维艰。当时,周恩来总理为解决学校师资不足问题曾作出专门指示:全国范围看上谁就调谁!一时轻工界应者云集,群英荟萃。一级教授肖连波,一级工程师杜春晏、赖其芳等大师都踊跃前往学校任教。

没有校舍,就利用原中央手工业干部学校遗留的校舍,进行改建和扩建;没有实习场所,就因陋就简、就地取材、土法上马,先后建起了5个实习工厂和13个实验室;没有教具,就到市场收购废旧机器和零件亲手制作。就这样,“东拼西凑”的北京轻工业学院,从筹建到开课只用了短短四个月时间。

在斗志昂扬的冲劲面前,艰苦条件带来的困难早已烟消云散。年8月17日,《光明日报》在头版头条报道学校一贯勤俭办学的事迹并配发社论,号召全国高校学习北京轻工业学院“埋头苦干、勤俭建国的革命精神”。同年,学校被评为北京市文教系统先进单位。

经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学校教学科研成就斐然。毛主席在全国工交会上观看学校教师钟显贺操作机床时,他认真的态度、专注的眼神,让全校师生感受到主席对国家工业化的殷切期望。

正当学校迎来迅猛发展,各项事业逐渐走上正轨的时候,年,中央一纸令下:包括北京轻工业学院在内的二十余所北京高校需迁出北京,这就是中国高等教育史上著名的“京校外迁”现象。

年,学校余名教职员工毅然举家西迁,许多教职工本有机会留在北京或去其他条件相对较好的地方,有些教职工是南方人,因不适应西北风沙水土的他们,本也有机会回南方工作生活,但他们还是坚定选择随校西迁,把根深深地扎在了陕西,把事业和命运紧紧地与如今的陕西科技大学连结在一起。

作为“京校外迁”的院校之一,北京轻工业学院是文革以后仅有的几所没有回迁北京的院校之一。但留在西部并不影响她的蓬勃发展,年,在陕西这片三秦大地的热土上,她与筹建中的咸阳轻工业学院合并,成立了西北轻工业学院;年,她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88所重点院校之一;年学校划转到陕西省,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体制;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陕西科技大学;年学校主体正式东迁西安。从北京轻工业学院到陕西科技大学,整整48年,她凤凰涅槃,在十三朝古都西安,浴火重生!

划转地方,此“轻工”不再非彼“轻工”

其实,陕西科技大学原隶属于轻工业部,年划转到陕西省,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体制。年3月国家撤销轻工业部,成立中国轻工总会,至此,原轻工业部直属的八所高校也走上了不同的发展之路:

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并入清华大学,成为其二级学院,也就是现在的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光芒独占一身;无锡轻工业学院合并组建江南大学,如今成为教育部直属、工程、45所艺术名校之一,实力不容小觑;景德镇陶瓷学院更名为景德镇陶瓷大学,作为45所艺术名校之一,其陶瓷艺术设计全国第一;西北轻工业学院更名为陕西科技大学,成为我国西部地区唯一一所以轻工为特色的重点大学,在西部地区一枝独秀,大放异彩;大连轻工业学院更名为大连工业大学,如今发展为十大时装设计名校之一;天津轻工业学院更名为天津科技大学,现为中央和地方共建的多科性大学;郑州轻工业学院更名为郑州轻工业大学,现为学科协调发展的普通本科院校。北京轻工业学院合并组建北京工商大学,现为中央与北京市共建,北京市重点建设的多学科综合性大学。

在最新艾瑞深校友会网中国轻工大学排名中,陕西科技大学名列国内排名第2位,西部地区第一位,由此可见,在原轻工部的八大轻工高校中,陕西科技大学已经站在了高校发展的浪头之上。

陕西科技大学在经历了“三次创业、两次搬迁”的曲折办学历程后,如今与在北京和南方发展的其他7所原轻工部直属院校相比,其校现在发展的速度、规模和地位着实不凡,甚至令人惊诧。在西部地区以轻工为特色,独占鳌头的陕西科技大学不光是陕西省“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陕西省人民政府与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轻工集团公司共同建设的重点高校,还是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建设高校,是“十二五”期间陕西省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

陕科大是为了解决国家社会矛盾,适应国家工业化需要而诞生,现在的陕科大虽仍然是一所轻工特色鲜明的高校,但此“轻工”早已非彼“轻工”,如今的轻工行业主要的功能是为社会积累财富,即让生活变得更美好的行业,陕西科技大学也紧跟时代脉搏、从“老轻工”向“新轻工”转型、传统工科向新工科转型,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学校轻工技术与工程学科排名全国前三,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进入全国前30%;学校材料科学学科、化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在4月30日公布的全球科研机构自然指数排名中,陕科大位列全球高校第位,位居内地高校第97位,较年度榜单上升位,贡献份额增长率为.8%。居陕西省属高校第二,全国轻工类高校第二,表现出陕科大在自然科学领域强劲的发展势头;在全国高校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排名中,陕科大连续9年位列全国50强;获得科技成果奖励项,省部级以上奖励项,其中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1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国轻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一等奖9项,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8项。

陕西科技大学的优势和特色领域涵盖绿色制造、新材料、智能制造、能源化工、创意文化、生命健康等,这些领域与现代工业和科技发展方向高度契合,学校的学科专业也与国计民生的产业息息相关。不论在何时何地,陕科大学子们总有一种“以天下为己任”的气魄,将国计民生的重任放在肩上,正如其校校歌所言,“面向未来,锻铸中国轻工的辉煌。”

大学之大,海纳江河。今天的陕科大早已不再是唯有轻工出彩的高校,成为全面发展的综合性大学,才是陕科大奋进的目标。在软科“中国最好大学排名”中,陕科大的表现属实抢眼:综合排名居全国第位,较年跃升45位,总体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在“艾瑞深校友会中国大学排名”“武书连中国大学排名”“中国大学评价”等排名中,陕科大综合实力排名也都在超速进步,涅槃后的陕科大,腾飞未来可期!

建校62年来,陕科大不断突破进取,打破外界对她的“轻工”印象,撕下“轻院”标签,到了今天,她已经是坐拥3大校区、15个学院、60个本科专业,以及涵盖工学、理学、管理学、文学、经济学、法学、医学、艺术学、教育学等9大学科门类的多科性大学,“一流的理科,特色的工科,充满艺术气息的文科”,这才是对陕科大最中肯的评价。

低调务实,只做长安少年郎

巍巍学府,屹立未央。从风云际会的首都北京,到风景秀丽的西安灞河之滨、未央湖畔,陕科大作为“西迁群体”之一,足迹横跨大半个中国。而作为我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和工业基地的陕西,如今已是高校林立,但就在这名校云集的学府之林里,陕科大依然用她那“雨后春笋”般的干劲,不断成长为一所低调而又务实的“实力派”强校!

在艾瑞深校友会陕西省大学排名中,陕科大作为“双非”(本文“双非”指非“双一流”)高校,与许多“”“”“双一流”建设工程高校一同荣耀登榜,进入陕西省前10强。而在陕西省“双非”高校中,陕科大也以优异的成绩位列第3名。

作为实力出众的一流大学,陕科大早已受到众多学子的青睐和向往,之所以受到追捧,自然有她独特的吸引力。

在励精图治的60余年里,她精心打造出60个本科专业,其中包含9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3个省级特色专业,7个陕西省名牌专业,11个国际工程教育认证专业,并且有18个专业入选首批“双万计划”——国家级、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除此以外,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实践教育基地……一流的教育资源在陕科大应有尽有,对于陕科大来说,这是她应有的实力,相信未来,也不止于此。

18个国家级、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学科实力是高校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在这一块,陕科大从来都是凭实力说话!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陕科大共有9个学科列入B大类和C大类学科,其中轻工技术与工程学科并列排名全国第三,陕西省第一,列入B+档学科,比第三轮学科评估结果进步显著,取得历史最好成绩。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位次百分位进入前30%,位列陕西省第二,排名仅次于陕西省并列第一的西安交大和西北大学,列入B档学科,比第三轮学科评估结果上升一个档次。

陕西科技大学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

你以为陕科大的学科实力仅在国内“称王称霸”吗?当然不是,在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双非”高校上榜学科数统计中,陕科大在学科建设上也展现出迈向“世界一流”的潜力,在陕西省“双非”高校中雄踞第3位,她就像一匹低调而奢华的黑马,展示出极强的发展势头。

除了超强的专业、硬核的学科实力外,陕科大作为陕西省“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吸引学子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18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