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江南 >> 江南选择 >> 正文 >> 正文

千里帮扶路,民族一家亲

来源:江南 时间:2023/3/10

一大清早,在贵州省从江县独洞村扶贫工作期满的江南大学教师盖中辉本打算悄悄离开。踏出家门,深山里回响起苗音侗歌,乡亲们身着盛装,吹起芦笙,自发前来送别。盖中辉和乡亲们的手紧紧相握,他身上的苗衣侗服是村民一摇一纺量身定做,针脚里缝进了村民深深的不舍与感激:“盖书记,常回家看看!”

年,江南大学开展从江扶贫工作,时任该校法学院社会学教师的盖中辉主动请缨,前往从江县上歹村任驻村第一书记。一年后他带领村民们顺利脱贫,后又赴任独洞村。盖中辉的经历是江南大学扶贫工作的缩影。两年来,该校持续推进定点帮扶,将学科优势和人才优势进一步转化为从江教育发展和产业升级优势,为当地输送了大批人才、资源,助力从江全面振兴。

教育为本,拔除落后穷根

年6月,盖中辉刚到独洞村,独洞小学破败的教学楼、落后的教学设备让他忧心不已。得知学校附近新修建的教学楼因种种原因未能投入使用后,盖中辉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协调当地相关部门,规划使用新教学楼,硬化学校操场路面,将老教学楼一楼改造为学生食堂。今年3月,名学生终于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教室。

教育是江南大学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年8月,该校法学院“红粉笔”支教团奔赴从江县上歹村开展支教活动。考虑到不少学生家中没有时钟,无法掌握上学时间,成员们便规划出一条覆盖所有学生的“上学路线图”,每天早上提前去学生家门口接孩子们上学。支教团开设普法课堂,有针对性地进行法治宣传教育,增强孩子们的法治观念;举办辩论赛,帮助孩子们锻炼口才、展示个性;开展地图识记大赛,让孩子们熟悉世界版图,激发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支教团还与无锡市新吴区峰峰儿童成长中心合作,开展图书漂流活动,共同建立完善当地的爱心图书室。据了解,支教团在从江乡村学校支教56天,受益中小学生人次。

除了用教育为从江孩子打开看向世界的窗口,江南大学还积极对接无锡、从江两地企业,筹款20余万元建设改造从江县上歹小学、独洞小学等学校的教学楼、足球场;编撰《普通话推广手册》,开展普通话培训和水平测试;统筹做好从江县基层干部培训和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工作,组织从江县中小学校长能力与素养提升培训班;举办贵州纺织非遗服饰工艺设计研修班、非遗工坊刺绣技术骨干培训班,为非遗文化产业、刺绣产业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

科技赋能,助力产业升级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江南大学发挥食品轻工、设计等学科优势,深化江南大学—从江技术转移分中心建设,与地方产业结合,找准从江县脱贫突破口,推动更多科研成果优先在当地实施转化。

“瑶浴神奇在配方,20多种草药核心的药用成分是什么?让瑶浴造福大众,卖点在哪里?”一心想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从江瑶浴”推向世界的从江文旅投资公司总经理陈德润,给江南大学药学院教师史劲松出了一道“难题”。史劲松揽下这个苦活,依托生物制药相关专业知识,破解瑶浴基因“密码”,助推该县医药产业发展和瑶浴康养产业升级。

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仅仅迈出了第一步,消费扶贫才是推动产业扶贫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引擎。江南大学将购买从江农副产品纳入学校物资采购“一揽子计划”,坚持“以购代捐”,采购从江等地农副产品万余元,帮助销售万元。该校还协助完善农副产品销售网站,运用现有“扶贫”“e帮扶”等网络销售平台,用直播带货等方式推销当地农副产品。

看到挂职从江县副县长的江大教师戴建明和盖中辉在直播现场接力带货,该校不少学生自发前来助阵。江大学生志愿者迟菁菁做起“吃播”,为屏幕前的观众一一尝鲜。迟菁菁表示,除了直播带货外,志愿者们还成立了客服团队,提供售后服务。他们正不断摸索产品营销方法,未来还将为产品做外包装设计,并做好新媒体推广。

文化搭台,增添振兴活力

侗族没有文字,叙事、传史、抒情等都通过口传心授,侗族文化的精髓即在侗歌。《侗族大歌志》是国内第一部全面系统记载侗族大歌历史源流、文化内涵、艺术特点、申遗过程、保护传承等方面的珍贵书籍。为助力侗族大歌保护与传承,提高其在国内外的影响力,江南大学将翻译《侗族大歌志》列为年乡村振兴帮扶计划的重点项目。

“书中专业术语多,涉及音乐、舞蹈、民俗、地理等各方面内容。我们在当地采风时带回来一些录像资料,有些内容还要经常请教从江县的侗族人。”江大外国语学院副院长朱义华告诉记者,为了翻译好这部作品,学院成立了专门的翻译工作组与育人工作室,11位教师参与其中,还邀请部分优秀研究生与本科生协助。

“我们力求将侗族大歌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艺术欣赏价值、人文研究价值与遗产经济价值体现出来,通过多模态译介、出版与对外宣传,展示侗族形象,传播侗族声音。”朱义华说,英文翻译初稿已于去年底完成,目前已进入英文审校阶段。

为助力文创旅游产业繁荣,该校推动建设江南大学—从江非遗文化传承促进中心,打造“非遗+旅游”发展新模式,擦亮从江文化名片。学校成立苗族音乐传习社,动员苗族歌手教小学生唱苗歌、弹奏“牛腿琴”;推动民族文化活动进入20所学校,传承藤编、刺绣、丝瓜鞋垫等传统手工艺;举办上歹村首届民歌节,发动苗族居民开展“唱支山歌给党听”活动,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

该校还发挥校友会的凝聚号召作用,组织大湾区校友赴从江开展组团式调研合作,依托资产管理经营公司等,引进无偿帮扶资金万元,联系校友企业购买从江农产品万元,发动校友为从江募集打米机、榨油机、包装机等机械设备,支持乡村农业发展。

“我们还将提升从江特色文创产品研发能力,打造线上新媒体流量平台账号,加强非遗产品及非遗文化推广力度,积极推动建立从江非遗文化产品发展合作社。”戴建明表示。

本文来源于:江苏教育报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3855.html